四海兵戈尚未宁,始于云外学仪形。
九天玄女犹无圣,后土夫人岂有灵。
一带好云侵鬓绿,两层危岫拂眉青。
韦郎年少知何在,端坐思量太白经
Author: cisocial
如何开始你的说明展示会How To Begin Your Presentation with Simon Sinek
「岳阳楼」
欲为平生一散愁,洞庭湖上岳阳楼。
可怜万里堪乘兴,枉是蛟龙解覆舟。
为人类找出一条新路 彼得·圣吉
第五项修炼序言
为人类找出一条新路 彼得·圣吉
我的朋友与工作伙伴杨硕英教授,在请我写这篇序文的时候,提供了以下的方向。他说:“只要静坐冥思,想象有许多中国读者坐在你面前,想要听听你从内心深处所发出的肺腑之言,就这么简单。”当我静坐并思考硕英的建议时,下面这些话便自心中源源涌现。
重新观照整体
远古的人类并未把自己跟所处的世界加以区分。那时的人类所看见的世界是一个未被打破的整体,人与自然合而为一。但不知自何时起,我们学会了区分自己,视自己为分离的个体。我们刻意凸显个人意识,强调独立的意志、个人需求和个人的愿望。这种自我意识的演化愈来愈强,我们也愈来愈与他人以及上帝所创造的万物区分。这对人类的演进而言,是福,也是祸。
如果不懂得区分“自我”与“环境”,人类无从发展出现在所有的智能,也不可能发展出科学分析方法,学会认识自然宇宙,更不用说创造出二十世纪的科技文明了。
然而,这样的区分也演变成分割与孤立。农业革命和后来的工业革命加深了专业化程度、加深了社会的分化,更加深了人类思想的割裂。到后来,我们不仅自外于自然,而且认为有权主宰自然。今天,人类的文化自幼教导我们:自然世界是为了我们的利益而存在,它不过是等着我们去使用的一个自然储存的“资源”而已。
现在,我们正处于十字路口上。一方面,人类的文化告诉我们,我们走在正确的路上,只需继续向前迈进即可,人类原本生来就要征服自然的。然而,种种迹象显示,我们可能已快走到这条路的尽头了。
我们学会了如何影响及改变环境,但没有想到,这样的影响力,已经严重到危及人类物种生存的程度。人类的自我意识已经膨胀到极点,认为“小我”的福拉和周遭及自然的祸福不相连属,竟至失去了那份对宇宙生命奥妙应有的敬畏感,也失掉了我们从属于某种比自我更大整体的那种感觉。
在西方世界,我们的社会组织已被分割得四分五裂。我们把生理的健康与心理的和精神的健康分割开来探讨,以致于人们虽然活得久些,但整体身心健康状况却每况愈下,所支付的社会成本也愈来愈高。学校的教育成为片断知识的传授,和枯燥的学术性演练,最后竟发展到愈来愈和个人成长与真正的学习脱节,成效也愈来愈差。政府各部门不仅已被分割得各自为政,且被各利益团体的不同需求分割,变成一部老旧瘫痪、无法有效运作的机器。事实上,与现代管理系统有关的每一件事情,都根源于这种分割的思想上,这也无可避免的造成竞争。在企业里,行销部门与制造部门处于对立状态;第一线的管理人员对总公司管理当局怀有近乎憎恶的敌意;各部门的竞争更甚于跟同业的竞争。
中国传统文化与新未来
就我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演进途径与西方文化略有不同。你们的传统文化中,仍然保留了那些以生命一体的观点来了解的、万事万物运行的法则,以及对于奥妙的宇宙万有本源所体悟出极高明、精微而深广的古老智慧结晶。在西方文化中,我们倾向于看见的则是由一件件事物所组成的世界;我们深信简单的因果关系,不停的寻找能够解释一切的答案。
因此当中国社会进入现代世界经济体系的时候,特别令我们注目。在全世界都拭目以待的情况下,相信你们必定戒慎恐惧地期许自己,千万别重蹈西方人所犯下的错误。工业化的力量也是强大的分割力量;随着工业的进步,分割在西方以加速的步调演进,并不意外。农业革命时播下的分割种子,在烟囱、工厂和传统工业管理的气候中,步调更加快了。
看着你们的进展,我们自然会想问,你们会不会步入工业社会的后尘?物质愈富足,就愈惟我独尊,傲视于自然秩序之上?你们会不会牺牲社会来发展经济?你们会不会变成另外一个不择手段的剽窃自然、以非永续性及危害后代的方式发展的社会?或者,你们会找出一条新路?
这些问题的答案,至少部分可在中国所发展的主要管理体制中找到解答。因为管理体制将决定企业、政府和教育机构的特质。而这些机构的特质将会塑造未来社会的形貌。现代社群的精神生活,与其所处的许多大机构的精神生活息息相关。而我们跟自然的关系和谐与否,与我们所处的许多大机构能否跟自然和谐相处,同样也密不可分。
因此,能把这本书献给有心为人类寻找一条新路的中国领导者与管理者,我内心深感惶恐与荣幸。我相信《第五项修炼》这本书中所介绍的原理和技术,可以提供这样一条途径的初始架构。它植基于不断省思我们心灵深处的真正愿望,强调尊重个人愿景(本书将经常用到这个词,它的含义是:一种共同的愿望、理想、远景或目标),并建立共有愿景;它植基于我们本有的创造性群体交谈能力,而使集体远比个体更有智慧;它植基于我们对人类系统概念化和建立共同了解的能力上;它植基于重视整体互动而非局部分析的思考方式;它是一条在本质上与西方工业发展完全不同的途径。
全球管理新趋势
现在,许多西方的企业及学校已开始努力尝试这条途径。全世界在管理上也正在酝酿一个新趋势,这个趋势是由全球竞争所带动的。在全球的竞争风潮之下,人们日益发觉二十一世纪的成功关键,与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的成功关键有很大的不同。在过去,低廉的天然资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而传统的管理系统也是被设计用来开发这些资源。然而,这样的时代正离我们而去,发挥人们的创造力现在已经成为管理努力的重心。然而更重要的是,有些领导者与管理者已经开始深切地体验到,我们一定能找出对策来化解那些根源于不断分割所产生的组织病毒,它使许多组织充斥着你争我夺、互相防卫的内部竞争,以及勾心斗角、玩弄手段的政治游戏,它只会消耗人们大量的精力,不断打击人们的工作意愿,使组织永远不可能建立伟大企业所必须的根基。
在我撰写第五项修炼的时候,深觉自己从许多睿智的前辈获益太多,无以回报。每当有人问起:“你花了多少时间写这本书?”我常常回答说:“只花了几年,但这完全是因为有了先前一些杰出的思想家努力了百年的成果。”这并非夸张,这本书是以一些不凡的人毕生的成果为基础。其中麻省理工学院佛睿恩特(Jay Forrester)(我的恩师),他是“随机存取记忆体”(RAM,random access memory)的发明人,也是建造第一部通用型数位电脑的领导人,他所发展的“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对了解人类动态性复杂系统,提供了全面性的研究方法;阿吉瑞斯(Chris Argyris)是研究管理团体及其障碍的世界权威;鲍姆(David Bohm)是当代最重要的量子物理学家之一,他在群体“深度汇谈”(dialogue)方面的研究卓著,后来终身致力于探索思想意念与真实之间的关系;弗利慈(Robert Fritz)是一位极有才华的音乐家与作曲家,也对于创造过程具有独到而深入的见解;基佛(Charles Kiefer)和许多其他组织变革的专家,他们的成果已经开始显示如何凭借人们的梦想,而非畏惧,而使大家自行产生变革。
对于这几位前辈,我能想象得到的最好的回报方式,就是将他们的成果介绍给中国。你们的学习,也将使我们大家更进一步地学习。导读——
陈横 题吕公祠
四十年中公与侯,虽然做梦也风流
我今落魄邯郸道,要替先生借枕头。
楊丞琳 Rainie Yang – 第 11 屆 KKBOX 風雲榜
如何把负能量,变成“正能量”
孩子写日记 : ” 夜深了,妈妈在打麻将,爸爸在上网……”
爸爸看到了,不满这样写,就说 : “日记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
孩子马上修改为 : ” 夜深了,妈妈在赌钱,爸爸在网恋……”
爸爸更不满了,说 : ” 要正面宣传为主,要正能量!你去看看人家中央电视台、官方报纸是咋写的!”
孩子再修改为 : ” 夜深了,妈妈在研究经济,爸爸在研究互联网+生活……”
爸爸说,以后送你去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去念念书,你就知道应该这么写了: “妈妈在研究信息不对称状态下的动态零和博弈,爸爸在研究人工智能与情感供给侧的新兴组合。”
孙正义在清华深圳研究生院财富管理中心所作的演讲
孙正义在清华深圳研究生院财富管理中心所作的演讲
2015年4月30日有删减
在座的各位,大家好。我是来自软银的孙正义,请大家多多指教。
“向世界挑战”,这是我对我们公司的期望,今日聚集在此的诸位都就职于在世界市场活跃的企业,也都是很有抱负的人。
要么数码化,要么灭亡
现在的状况是:数字化之于许多人,并不是主动进行的,而是走投无路被逼进行的。
特别是最近,日本的家电产业在持续和赤字苦战。我认为,其原因就是数码化的动作太慢了。仅仅组装零件,就仅仅只是电子化。日本制造的硬件非常轻薄,故障率低,这是日本的传家手艺,这也面临数码化不足的问题。
要让软件和硬件融合,一定要活用云技术和大数据,也就一定要积极地进行数码化。
虽有挑战,但定能打开未来之门。没有任何挑战就能面对未来,要么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要么纯属运气,恐怕也不能长久。但是主动持续挑战,是自己开拓自己的未来的,我认为一定能取得好的结果。
迷茫之时考虑遥远的未来
差不多在 3 年多以前,我提出了软银的“30年愿景”。第一次提出“30 年愿景”的时候,是创业之时,我第一次举行公司早会,除我之外公司员工只有 2 人,在早会上我差不多说了半个小时的未来愿景,两个员工都睁着眼睛听,觉得自己身在一个奇怪的公司,两星期过去后 2 个人就辞职了。
进行长长的演讲述说公司愿景,会给员工留下心理阴影,所以我把愿景封印在心里了。创业经过了 30 年,我再一次把这个问题摆在员工面前,把至今以来的 30 年愿景述说出来。
一开始,我迷茫于“30 年之后会怎样”这个问题,然而越是迷茫就越要往远处看,就越能看清洪流中的未来。我们考虑长远一些,彻底考虑一下 300 年后的人类的生活状态、社会、技术的进化,大约花费了一年聚集国内外的才智来考虑这个问题,今天大致说一下其中的一部分。
单片机是晶体管做成的,晶体管靠近和分开,形成了电流,脑脑细胞也是神经细胞靠近分开、进行记忆与思考,也就是 2 进制,用微弱的电流记忆和思考。晶体管也是二进制,脑细胞和电脑芯片完全是同一理论。由此推断,在大约 20 年前,人类的脑细胞数量是 30 亿个,按照二进制就有 300 亿个组合。300 亿个,单片机里的晶体管数量何时能超越这个数,如果我们算一下的话,答案是 2018 年。
按照摩尔定律,机能一定会不断进化。而人类的细胞从 4000 年前到现在就没变过。
从现在起 2000 年后脑细胞的数量也不会变,而单片机的晶体管数量在 2018 年会超过人脑,我们再想想 30 年后会怎样,2018 年之后的 30 年后、更进一步,想想 300 年后。300 年后,就是 10 的 60 次方倍,远远超过脑细胞的数量,至今为止人类是地球上用脑细胞工作的生命体中数量最多的,而拥有超越人类机能之力的,是单片机。晶体管蕴含许多可能性
我们认为烦恼、想象、创造是人类的特权,电脑今后也将拥有自学能力,电脑自己编程的时代将会到来,今后的世界将像是科幻小说一样,脑构造计算机一定会诞生,能比人类更加敏锐地洞察和发明,搭载这种计算机的机器人会超过人类,不与其共存就没有未来,我相信人类与优秀的机器人能够幸福地共存。
人类目前认为不可能而放弃的领域,像灾害的救助、看护、医疗、教育等等,都可以由搭载脑构造计算机的机器人来帮助。
优秀的电脑无线连接网络,通过芯片和人类进行脑内交流,只需在脑中思想就能与对方通信,就如同传心术一样。
30 年前,手机还没有出现的时候,我就想到过像如今的智能机一样,平时随身携带的机器,最近的可穿戴设备,如手表、眼镜也相继出现了。
另外,医疗也会大大进步,平均寿命 200 岁的时代终将到来,300 年前人类的平均寿命是 35岁,大多数人因为战争和疾病早早地死亡。300 年后人类的平均寿命是 200 岁,70~80 岁都会被说年轻,未来越想象越觉得接近科幻小说,充满哲学、宗教等等争论的话题。
然而一边想象着 300 年后的世界,一边烦恼之后,再次考虑“30 年后”这个话题,会觉得基本上是无聊而理所当然的世界。会让人觉得“这样的程度是理所当然的”,讨论 300 年后搭载脑构造计算机的机器人的时候,人们的意见多种多样,30 年后的事与之比起来似乎太平常、引不起议论,但关键问题就在这理所当然的 30 年后。
首先是“信息大爆炸”,比如,我们想象一下 30年后的 iPhone 会如何,与现在同样价格的 CPU 的能力大约会是现在的 100 万倍。
虽然不知到那时候,iPhone 还存不存在,但 30 年后的智能机平均的记忆容量会是现在的 100 万倍,通信速度是 300 万倍。
100 万倍是什么概念呢,那是装入了是人类大脑 10 万倍的晶体管。
2018 年以后电脑会超过人脑,30年后就是远远超过,这样的话,就能够放进 5000 亿首歌曲、3.5 亿年份的报纸。这样的“超级智能机”今后将会出现,这样的终端本地的处理能力已经如此,云端会如何呢?这又完全不一样了,通信速度达到现在的 300 万倍的话,本地和云端之间的连接速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无限大的云端将把地球大大拓宽,也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方式。
“云会成为人类最大的资产”
所有的一切都会成为生活记录,被保存在云端。“实时翻译眼镜” 30 年前就取得了专利,当然远在谷歌眼镜之前,今后的云技术中,在通信的瞬间完成自动翻译会变成理所当然的事。教育当然也会大大进化,全世界的孩子能与世界各地的孩子说话、语言不通也能自动翻译。医疗也会发展到高水平,无论你是住在孤岛还是住在沙漠,也能瞬间接受世界最尖端的医疗服务。工作方式也会进化,能瞬间连接许多东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云会成为人类最大的资产。
软银也开始将云技术作为最大资产而活用起来,云和大数据相混合,能形成更加有益的形式,为市场服务、解决问题。软银首先从自己开始,活用大数据,解决自身的问题。首先改善信号,为了更好服务软银的用户,我们让信号更良好,建立更有效率的基站。
我们做了一件世界首创的事,独立花费了 1 个月时间,收集了 7.5 G的数据,数据从智能机App 上获得并分析,用户网络的改善。用户在何处、何时、几次接入网络、连上了没有……我们进行了种种分析,也分析了竞争对手的用户的连接状态。这是世界首次,人们在哪个店里会进行怎样的行动、周五的 18 点到周日的 10 点都干了什么……一切都用数据进行分析。
我认为这样才能进行真正的改善,才能分析哪里有问题,障碍在哪里。举个例子,我们常在 IT 杂志上看到“调查了 200 个地方”“问了 1000 个人”,然后进行分析,但从没看过分析 7.5 亿人的杂志,因为这样很花钱,也没有相应的技术。
移动设备的流行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软银在工作方式上也配合云技术,率先进行了改变。iPhone 推出至今已有4、5 年了,我们给全部公司员工都配了一台,iPad 出来的时候也给所有人配了,全员可以随身携带、连接云端,利益增长并不是偶然的事,对于未来的云,不活用 iPhone 是不行的,我们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进行各种各样的工作,邮件也通过 Gmail Cloud 化了,各种各样的报告也 Cloud 化了。
不仅仅是我们,和我们合作的企业也在活用这些。JR 上配了 7000 台 iPad mini,无论何时何地都能阅读喜爱的内容,医药公司利用视频提供医生的情报、misawa home(房地产公司)利用 iPad 进行工程管理、三和 shutter 也在工作中引入了 1400 台 iPad,利用视频等手段,让人们能实际体验闸门开关的速度。
软银公司内已经实行无纸化,也不用打印机,除了契约性文件和向政府提供的文件,已经全面无纸化了,开会也是用视频介绍,公司内有专门制作视频的团队,presentation 的方式也改变了。利用 Google Apps 在世界各处商谈……
向世界挑战,我们看见了新的风景,是不挑战则见不到的风景。今后让我们继续我们的征程,正在积极进行数码化的企业,让我们继续挑战信息的革命,世界的工作方式也会发生大的变革。
为什么要行动呢?只因这是为人们提供幸福而不得不进行的事。
这就是我今天的演讲。
(文章转自“王育琨频道”,略有调整,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孙正义其人1957年出生于日本,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国际知名投资人。软件银行集团董事长兼总裁。1981年创建的软银集团,短短33年成了一个信息技术帝国。美国《商业周刊》杂志把孙正义称为电子时代大帝(Cyber Mogul)。据彭博亿万富豪指数(Bloomberg BillionairesIndex),2014年9月16日,随着阿里巴巴登陆美股市场,57岁孙正义的财富净值达166亿美元,跻身日本首富。
十四年前,孙正义的软银在当时名不见经传的阿里巴巴身上投下了2000万美元的赌注。如今,软银所持的阿里巴巴约34.4%股份据估算也因此暴涨到了大约580亿美元。(折合3000多亿人民币)
他身高只有1米5。最近几年的日本富豪榜,他不在首位,就名列第二。他是马云的贵人,被称为“互联网大帝”。他还创造了3周完成高中教育、不到两年念完圣名学院课程的记录。但同时,他作为伯克利的毕业生毕业多年并没有毕业证,原因是他为了回日本等不到毕业典礼的举行。
他是韩裔日本人。他叫孙正义。
A-LIN – 第 11 屆 KKBOX 風雲榜 年度風雲歌手
人的心与身-何以有如此紧密联系?
各国长寿地区的人种、气候、食物、习俗各不相同,有的甚至与健康之道相反,如有的老人嗜烟酒,喜肥肉,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即长寿者都乐观开朗、心地善良、为人随和。
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奖得主伊丽莎白·布莱克本(Elizabeth Blackburn)等总结出的长寿之道是:人要活百岁,合理膳食占25%,其它占25%,而心理平衡的作用占到了50%!
人的心与身,何以有如此紧密联系?
因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这三点一线形成了人体的应激反应中心。碰到危机时,它们分泌“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压力激素,在激素的作用下,身体中的各种“资源”被重新调配,减少消化、免疫方面的供给,将重心放到心脏的供血和肌肉的运动中去,以让我们迅速应对危机。
如果人整天焦躁不安、发怒、紧张、贪婪、做坏事等,令压力激素水平长时间居高不下,人体的免疫系统将受到抑制和摧毁,心血管系统也会由于长期过劳而变得格外脆弱。
“压力激素”会损伤身体
《黄帝内经》“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结,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所以医病先医“心”。
现代医学发现:癌症、动脉硬化、高血压、消化性溃疡、月经不调等,人类65%-90%的疾病与心理的压抑感有关,因此,这类病,被称为心身性疾病。
心理学发现:一个人在大发雷霆时,身体产生的压力激素,足以让小鼠致死。因此“压力激素”,又称“毒性激素”。
如果人是快乐的,大脑就会分泌多巴胺等“益性激素”。
益性激素让人心绪放松,产生快感,这种身心都很舒服的良好状态,可使人体各机能互相协调、平衡,促进健康。
“目标”能激发生命活力
个案:今年1月6日,上海交大原校长范绪箕教授度过了他的百岁生日,他至今仍每天做实验、写论文、指导博士研究生。
新的研究表明,“目标感很强”,对健康有益,因为生活中是否有追求,这决定了一个人的心态,进而决定其生理状况。
英国科学家在40~90岁的人群里做了一个7年的追踪调查:结果发现,没有明确生活目标的,比有明确生活目标的,病死或自杀的人数,足足高了1倍;患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也多了一倍。
再则,医学早就发现,人退休后,因人生目标突然消失,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状况均会急剧下降。
为何会如此?
原因是,如果你没有目标,死亡便成了唯一的“目标”,那么隐藏在你潜意识里的自毁机制就会悄然启动,让你的身体每况愈下。
如果有目标呢?
就会有积极的心态,努力去寻找实现目标的途径,就会勤于用脑。
科学家发现,勤于思考的人的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展状态,从而保养了脑细胞,使大脑不过早衰老。脑子活动时总是把较多的葡萄糖送到脑中最需要的地方。在安静时,老年人和青年人相比,脑内葡萄糖利用率较低,但用起脑来,脑最活跃的地方所得到的葡萄糖并不低于青年人。所以,用脑可促进脑的新陈代谢,延缓衰老。
再则,“目标”可以激发生命活力,战胜疾病。
墨西哥一位老人患了癌症,来日无多。但当他的儿子儿媳出车祸去世之后,他的病突然好了,因为老人有了新的生活动机、新的目标,即,他得抚养无依无靠的孙子。
还有,目标实现了,会让人非常快乐。
诺贝尔奖得主们之所以长寿,有个原因就是,功成名就、获得社会认可,带来了身心的巨大愉悦。
要注意的是:
“目标”一定要切实可行,否则会起副作用。
再则,目标不一定要大,学习唱歌、组织旅游等都可以是目标。
“助人为乐”有治疗作用
个案:石油大王洛克菲在短暂的享受财富积累带来的快乐后,身体每况愈下,深刻反省后,他决定把财富和精力投入到慈善事业中,并想方设法救助生活中遭遇困难的人,这让他心情格外轻松,同时,他不佳的健康状况也日渐好转了。
个案:107岁离世的邵逸夫,乐于助人是他高寿的一个原因。多年来,他一共向内地捐助了34亿港元,他创立的“邵逸夫奖”,基金高达50亿港元。
研究人员发现,给予别人“物质上”的帮助,能使致死率降低42%;给予他人精神上的支持,能使致死率降低30%。
为何会如此?
美国有位医学研究员想了解此问题,他做了个研究:将106名未满20岁的学生分为两组:一组为义工组;另一组为义工后备组。
10个星期后,义工组的学生相比后备组,他们的炎症症状、胆固醇水平和体重指数都显著地降低了。
助人,为何会产生医疗作用?
因为,与人为善,常做好事,心中常产生一种难以言喻的愉快感和自豪感,进而降低了压力激素水平,促进了“有益激素”的分泌。
精神病流行病学专家甚至说: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是预防和治疗忧郁症的良方。
长寿的首要秘诀是家庭和睦
个案:格鲁吉亚有位农妇活了132岁零91天。在她130岁时,有记者问她长寿的秘诀,她回答:首先是家庭和睦……
美国有两位心理学教授积20年的研究发现:影响寿命的决定性因素中,排第一名的是“人际关系”。他们说——人际关系可能比水果蔬菜、经常锻炼和定期体检更加重要。
哈佛大学医学院一项对268名男性的跟踪调查也发现:一个人生活中真正重要的就是和别人的关系,缺乏社会支持,对健康的危害与吸烟和不运动不相上下。
美国一位精神病学家一项长达25年的“人格与心脏关系”的跟踪调查发现:心胸狭隘、名利心重、敌视情绪强的人,死亡率高达14%;而心胸开阔、助人为乐、性格随和的人,其死亡率仅为2.5%。心脏病的发病率,前者也是后者的5倍。
分析其原因,他说:人际关系不好,令其心里充满着愤怒、怨恨、敌对和不满情绪,会致使交感神经时常处于亢奋状态,肾上腺素等压力激素分泌得过多。
再则,人是群体动物,活着,就是活在人际关系中。心理学家马斯洛总结的人生需求,从低级到高级,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
除生理需求外,均和人际关系有关,“需求”获得满足,即会收获快乐!
“付出友善”会“收获友善”
个案:美国一位心理学家介绍了一个女病人的故事:艾丽斯几年前因失恋得了抑郁症,离开东部老家,移居到中西部去生活。中西部生活节奏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温情。好几次,艾丽斯从停车场出来上车道,尽管车道上排着长长的车队,但总是有人给她让道。这种彬彬有礼、先人后己的行为,让艾丽斯深受感动。时间一久,艾丽斯也养成了给停车场出来的车让道的习惯,她喜欢这种友善的行为,每一次小小的“付出”,都会给她带来一种无可名状的快乐。一年以后,艾丽斯的抑郁症不治而愈了。
如何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家管仲说:“善气迎人,亲如兄弟;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反应,如同人在山间呼喊发出的回声。“你善”,回声则“善”,如个案;“你恶”,回声则“恶”。有些人人际关系差,完全是因为他们处处与人争斗的结果。
为何个案的抑郁症会好了?
因为,“付出友善”,哪怕是对别人付出一个微笑,传递一个幽默的表情,唾液中的免疫球蛋白浓度就会增加,这种抗体能增强人的免疫系统。
美国有位生命伦理学教授通过研究,发现了“回声”的本质:“付出与回报之间存在着神奇的能量转换的秘密,即一个人在付出的同时,回报的能量正通过各种形式向此人返还,只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自己浑然不知……”
有利人际关系和谐的“付出”包括——赞美、幽默、微笑、尊重、礼让、随和、包容、宽恕、体谅、同情、忠诚、倾听等。
永远记住:只有愉悦的心情,才是人生终极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