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面向 VS. 多面向
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对於周遭事物的考量,最先大多只能专注於一件事物,然後逐渐进展到能够同时兼顾多种事物。大部分人都曾看过这样的现象,一个小孩子在餐桌上伸手要夹较远处的菜时,经常会不经意地碰翻了靠近自己身前的杯子。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当小孩子想要伸手穿过杯子去夹菜时,脑海中便只专注於要去夹的这盘菜,而无视於杯子的存在,因此很容易就把杯子碰翻了。随着年龄渐长,小孩逐渐学会同时注意到二件丶三件不同的事物之後,这种现象发生的机会也跟着降低。
在工作能力的培养上,也常见类似的情况。有些人总是习惯於单点思考,在考量一件事物时,往往只能注意到其中的一个单点,而无法同时顾及周遭相关的事物,使得思考丶决断的品质相当低落,挂一漏万。
一个成熟丶有火候的人,则会把各种相关的事物一起纳进来做整体的考量,例如,思考这件事情如果这样做,其他相关的事物会产生什麽连带的变化;或是如果在另一个部分做出哪些配合,可以是整体效果更好等等,
如此同时考量多重不同面向,所做出来判断决策的品质也会较佳。如果一个人能同时兼顾到更多相关的面向,则我们可以说这个人越成熟丶火候越深。
2. 有形 VS. 无形
人在判断外界事物的价值时,只有先意识到事物的存在,才有可能进一步体认到它的价值。有些事物是有形的,只要看到丶听到,就能意识到它的存在;但无形的事物却看不到丶听不到,只能靠着「想像」来感知它的存在。
一个人如果只能用眼睛丶耳朵来意识事物的存在,而无法用想像丶体会的方式来感知事物,便无法体认到无形事物所具有的价值。然而,无形事物所能产生的价值,却永远大於有形的事物,因此,一个人从只能看到有形价值,进一步到能够体认无形价值的存在,便反映出这个人的成熟度与火候。
举个例子来说,一般人就业时,所获得的薪资是有形的,工作的学习成长环境却是无形的,而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能带给个人能力更大的成长,与更好的发挥,个人得到的成就也因此更高,所以其价值远高於有形的薪资。但许多人在选择工作时,却看不到这些无形的价值,於是往往只单凭眼前薪资的些微差距就做出决定;
越是成熟的人,则越能够认知到学习环境的重要性,而会选择好的环境以谋求更大的无形价值。
3. 短期 VS. 长期
耕耘与收获之间,通常会牵涉到时间长短的问题。有些事物在投入之後,很快就能得到回收,不过,其效益持续的时间也比较短暂,效益反映结束之後,必须再次投入,才能再产生效益。另外也有一些事物是需要长期的耕耘,而且在短期内不见得可以看到明显的效果,但是,其效益却是源远流长地延续发酵,且时间越久,产生效益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能得到的整体成效也会因此百倍於短期效益。
但投入之後可以马上回收,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件相当诱人的事情,许多人都会被此吸引,因此在思考与决策上便容易倾向於注重眼前立即的效益,却未能重视丶或没有耐性从事长期的耕耘,形成所谓的「短视」。
一个成熟的人,则能够忍受短期效益不明显的现象,而选择长期耕耘,追求长远的效益,我们说一个人「有远见」,意思便在於此。
因此,我们从一个人对於事物的判断与决策上,是偏向於只求短期效益,或是懂得追求长期效益,便可以衡量出这个人的成熟度如何。
4. 相对 VS. 绝对
世界上所有事物几乎可以说都是相对的,而非绝对。比方说,好与坏便是相对比较之下所得到的结果,当我们说一件事物是「好的」,指的是「与另一事物比较之後,相对的好」,而非「绝对的好」。
换句话说,好与坏之间,并非 100 分与 0 分的截然二分。「好」有可能 70 分的好,也可能是 90 分的好;「坏」则可能是 59 分的坏,或 20 分的坏。
但一个不成熟的人,会习惯於用绝对性的角度来判断事物,只有「好」与「坏」的绝对二分法。在这种情形下,由於缺乏相对比较的判别标准,因此无法分辨出真正的好与坏,也不知道好有多好?坏有多坏?而一个成熟的人,对於事物则懂得用相对的逻辑来看待,而拥有较精准的判断力。
综合上述四个指标,当我们在判断一个人的成熟度时,可以从他的行事作风来观察其思考丶决断一件事物时,是否能经常兼顾到多个面向丶是否能看到无形的价值丶是否注重长远的效益,以及对事物的判断是否能用相对的逻辑,藉此来衡量。因此,一个人的成熟度够不够丶火候深不深,就看他对於上述事物养成多深的认知,以及多牢固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