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7种症状,你可能中了「过劳崇拜」!

1.工作其实很好玩
就算不喜欢工作的某些面向,我们还是热爱解决问题丶提早交件丶送出报告丶寄出产品带来的美好感受。
对今日大多数人而言,过度工作仍是一种源源不绝的诱惑。为什麽呢?我们懂,我们热爱自己的工作。工作的乐趣不该被打折扣。就算不喜欢工作的某些面向,或工作带来的压力,我们还是可以热爱解决问题丶提早交件丶送出报告丶寄出产品⋯⋯为我们带来的美好感受。

「顶尖的专业人士就像这个时代的工艺职人。」《经济学人》(Economist)资深编辑莱恩.亚凡特(Ryan Avent)说:「我们对文字丶数字丶程式码等自选的素材进行设计丶制造丶打磨丶精进丶修整瑕疵并抛光。到了一天的尾声时,我们可以往後靠向椅背,欣赏自己写好的文章丶谈妥的案子丶成功运作的手机应用程式,就像以往工匠欣赏自己的作品一样。」

2.带来个人成长与认同
我们在不断工作的同时,也达成自我实现。工作其实能满足内心深处的需求,我们在不断工作的同时,也在马斯洛(Maslow)的需求层次中往上爬。不管你有没有意识到,大多数人都是透过工作来达成自我实现(self-realization)。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艾德蒙.费尔普斯 (Edmund Phelps)指出,「自我实现」这个人类的基本需求,主要都是透过工作来实现,而且这个现象已经存在好一阵子了。哲学家艾伦.狄波顿(Alain de Botton)就提到,「工作是提供生命意义的主要来源。」

我们可以讨论这样的说法是好是坏,但争论这个问题其实并没有意义。最好是要意识到,如果没有留意工作的风险,那它可能会带来反效果,并造成伤害,就跟很多好的尝试一样。如果不留心,我们就会因为追求成就而忽略其他需求,引发种种危机。

3.创造心流体验
在工作时,很容易进入心流的状态,忘却自我,时间也快速流逝。

亚凡特还提到成就感与「工作过程」本身有关,尤其是我们全心沉浸在挑战中的状态,也就是心流(flow)。这个词是由心理学家是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提出。

契克森米哈伊说明,心流体验来自清楚又困难的目标,这类目标需要我们发挥最佳思考能力与心力才能完成。处在心流状态时,我们会全心专注在眼前的任务,忘却自我,时间也快速流逝,完全沉浸在当下时刻与眼前的任务。

并不是任何工作丶任何时刻都能进入心流。有时候,工作会让我们觉得自己很烂,这时候我们就会担忧丶焦虑,甚至恐惧。虽然工作有很多讨厌的地方,但工作也让我们有很多机会可以体验心流。

4.给予明确成就
工作能给予我们明确的成就,生活的其他面向就很难有这样的感受,我们永远都没办法确定自己到底做得好不好。

工作以外的生活面向,有时候不太能让人进入心流。产生心流的其中一个条件是「回馈」,也就是让你知道做得好不好的绩效指标。我们在心流中处理当下得到的回馈,并提升表现。工作不仅拥有清楚的目标,精进我们的技能,还会在过程中提供回馈,让我们衡量自己的表现。

生活的其他面向就不太会这样,我们永远都没办法确定自己到底做得好不好。比如说在家里,有很多状况就无法衡量。家事很难像工作一样,有这麽清楚明了的胜利。不是说家事没价值,而是这些事需要的投入程度与工作不同。亲密关系丶亲职教养丶居家修缮丶打扫丶备餐丶洗衣服⋯⋯这些事根本没有结束的一天,有些可能一点都不好玩。

看到这些麻烦,就可以想见为什麽我们会花更多时间在工作上,因为工作带来的奖励很清晰。

工作也可以变成一种解脱,漫画家提姆.克里德(Tim Kreider)把这种情况称作「忙碌陷阱」(the busy trap),不只沉迷於忙碌中,而且「害怕面对没有工作时可能需要面对的事情」。尿布丶碗盘丶扫除丶小狗全都声声召唤,这不是假装没看到就会消失的。有时候,过度工作代表我们更没有心力处理这些杂事,不知不觉把情况搞得更糟。

5.标志身分地位和价值
保持忙碌的氛围,是培养名声的一种方法;有好的名声,代表同侪和上司可以看到我们的价值。谁不想让大家觉得自很重要?

「最近怎麽样?」有人问。「忙疯了。」我们回答。这是表示我们身分地位和价值的一种方式,还可能有一点点讨拍的成分。

「压力让美国人觉得自己忙碌丶重要丶被需要,」《国家评论》杂志(National Review)专栏作家佛罗伦斯.金(Florence King)说:「同时又觉得自己遭到剥夺丶忽略与伤害,简单来说,压力已成为一种地位的象徵。」

金的这段话是在2001年说的。2017年,3位研究者的共同研究证实了这个说法。他们把在社群媒体上「假谦虚,真炫耀」工时长的行为,和地位高的认知连结在一起。研究者发现:「工时长丶没空休息,让忙碌的人在人力资源方面得到更高的评价,大家觉得这个人很珍贵丶很受欢迎,最後就变成正向的身分地位特徵。」

把事情做好,得到的名声就有其客观价值;而保持忙碌的氛围,则是培养名声的一种方法。有好的名声,代表同侪和上司可以看到我们的价值。谁不想让大家觉得自己很受欢迎丶很重要?如果可以让事业更上一层楼,那不就会更想做吗?

6.对自己有超高期待
「忙到不行」是老板和我们自己都期待会发生的事。

「忙到不行」是老板和我们都期待会发生的事。当你踏入企业界时,其实是进入了一种商业环境,可能会要求员工牺牲自己的优先事项,以公司的目标为目标。

晚上和周末加班,因而成为聘雇合约的一部分,即使没有白纸黑字写出来也一样。想升迁或保住工作,就得把自己全部奉献出去。到後来,恐惧也会成为一种超时工作的强大驱动力,不只是害怕被发现不够资格,还会怕自己无法负担指派的工作量,尤其用时数或日子来算的时候更是如此。

过劳工作之後,我们可能会成为拥有一夜成功故事的明星员工。我们可能会说服自己,这些努力总有一天会值得的。只要我们可以交出好成绩,或至少把表面维持好,就感觉一切都很没事,但其实眼前所行走的桥早就中断,我们却没有看到即将到来的灾难。

7.跑步机效应
我们为了工作目标而劳动,而这个目标总有完成的一天,所以我们会做的事,就是再找一个目标丶再起一个计画。如此一来,我们便踏上了永无止尽的跑步机。

每一个工作任务都会有结果,也等於结束,我们为了工作目标而劳动,而这个目标总有完成的一天。就如天主教本笃会老修士大卫.斯坦德拉(David Steindl-Rast)提出的问题:「一旦你的车修好了,你要怎麽再修你的车?」

如果我们从工作得到这麽多乐趣丶满足和意义感,那工作结束可能会让我们五味杂陈。对成功人士而言,完成一个目标或计画可能会让他们兴奋与失望参半。「计画成功,就代表计画本身的终结。」哲学家基兰.赛蒂亚(Kieran Setiya)说。兴奋感消退後,徒留失落在心中。

如果我们乐趣丶满足丶意义感的主要来源是工作,那没有工作的时候,我们甚至会感到空虚或忧郁,所以我们会做的事可想而知,就是再找一个目标丶再起一个计画。如此一来,我们便踏上了永无止尽的跑步机,跑离失望,跑向成功。一旦抵达成功,又会再次陷入失望的情绪中。

工作自有其道理,才能推动它本身和我们一同前进。但如果我们想从工作上得到它给不了的东西,我们终究会心力交瘁。

再次提醒上述理由无法概括所有情况,对於过劳工作的崇拜还包含了许多个人丶文化和系统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工作本身就有一些特点会诱使我们过度劳动,就跟酒精丶食物丶运动这种大家有时候会做过头的好事一样。如果不留心工作的风险,我们就会轻易陷入超时工作模式,损害生理与心理健康丶家庭关系丶社交生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