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思维 vs. 股权思维
打工者思维多追求当下的稳定,即所谓稳稳的小幸福丶每天的小确幸;而股权思维看重的是未来更大的想像空间,甚至可以为此牺牲还不错的眼前利益。
说白了,打工思维要的是现在,一分钱一分货的小作坊买卖心态;而股权思维要的是未来,可能一夜暴富,也可能一无所有,玩天使投资和杠杆收购(按:藉由举债借入资金来收购资本较大的公司)的人,多少有点赌徒心理。
我倒不是说看重现在就是错,看重未来就一定好。因为这本质上属於风险保守型和风险激进型的区别,风格不同,没有对错。但问题是,在现在这个时代,哪种思维更有利於长期发展呢?
那些执着於当下打工者思维的人该醒醒了,只看当下的人,一般都赢不了未来。或许在不远的将来,会有一大批所谓工作稳定的人在困惑,为什麽人家的收入在指数级增长,我的收入却连维持基本的线性增长都困难?
虽然互联网的想像空间很大,但我觉得还是有很多人,低估了互联网对自己生活和职业的冲击。「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今後,这种场景我们会更习以为常。
不要小看打杂!薪水≠工作价值和未来
我的观点一直是,选工作时,薪水是应该考虑,但绝对不是第一位考虑的因素,更要看你工作的平台和你跟的老板如何。平台决定你的眼界,老板往往能升级你做事的思维。好的老板会经常让你觉得自己的想法太年轻丶太简单,有时天真。
同样两个人,目前都是一个月一万元的薪水,但因为平台和老板的不同,几年後,可能一个人月薪十万元,另一个人却只有一丶两万元,或者更惨,甚至面临失业。真的,这样的现实例子太多了。年轻人一定要争取到好的平台去发展,哪怕人家不付给你薪水,哪怕给他们端茶丶送水丶做实习,因为你其实是在投资你自己和你的未来。如果去一个普通的平台,赚一些固定的小钱,等於把自己最宝贵的几年青春贱卖了。
事业的大小除了与平台的大小有关外,更重要的是取决於个人的天花板在哪儿。打工者思维的人,往往把一份工作想得太浅了。
我前段时间经常责备我团队的人,把我交代给他们做的事情想得太简单了,能不能多思考一下丶多想几个面向。比如你做的是助理,弱者思维的人会认为这份工作就是个打杂的,处理一些简单的琐事就好;而强者思维的人,会把这个职位当成公司的最强资源拥有者来对待。
给多少钱,就卖多少力气,其实这是在扼杀自己的职场未来,拿自己的青春开玩笑。
不管她现在从我这里赚多少钱的薪水,那都是小价值;她真正的收获是,得到面对和处理各类问题的思考方式,以及更优质的人脉资源。这两点会让她价值倍增。
不断尝试,才能应付互联网时代
很多人都自我设限丶自我封闭。我和朋友或团队聊一些新颖题材时,经常听到:「这个我不擅长丶这个我不知道丶这个以前没有做过呀」,然後就觉得和自己没什麽关系了。
不会就学呀丶不懂就去了解呀,没有尝试过,所以才更要看看可能性啊。因为怕犯错丶怕打脸丶怕没面子,所以小心翼翼呵护自己可怜的自尊心,和仅存的骄傲感。但是如果一个人永远只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收获的就只是价值的存量,无法产生新的收入和价值的增长点。所以你的收入和能力,永远只是一条可预见的,并不令人兴奋的线性增长曲线。
也许在目前的环境里感觉很舒服,但是,相信我,这个年代任何舒服都只是暂时的。互联网高速发展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在做事业时一定要做增量市场,而不要做存量市场。增长才是这个时代最有魅力的词语。但是,增长是要付出代价的,需要一颗好奇的心,需要一份尝试新可能性的勇气丶需要不怕失败的强大心脏,和自嘲丶自黑的幽默心态。
最重要的,就是承认这个世界是动态的,很多事情你是看不懂的,但是,你要做游戏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所以,应从「我应该不行」,换成「要不试试,可能很好玩」。还在用静态的眼光看这世界,你只会越傻越迷茫。和时代共振,你才会找到既焦虑又舒服的频率。毕竟大多数人都处在资本累积的初始阶段,
我们都是打工者。虽然是打工者的身分,但一定要跳出打工者的思维,因为:今天越安逸,明天越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