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思辨能力4个步骤:关键时刻,你会做什麽决定?

Image我最常对学生说的话就是,「相信我,你绝不是历史上第一个碰到这个问题的人。」过去有无数人跟你碰到一样的问题,我们为什麽不看看这些人怎麽面对这些问题?他们怎麽解决?是成功还是失败?

我把如何透过学习历史,培养思辨能力,分成了4个步骤:

步骤1:设身处地
碰到事情的时候先想,「如果我是那个人,在这一刻,我会做出什麽样的决定?」

读过无数的案例之後,进展到下一个层次,就是在碰到问题的时候想,「如果是我读过的那些人,他们在这时候会做出什麽样的决定?」如果是秦始皇会做出什麽决定?唐太宗会做出什麽决定?孔子又会做出什麽决定?那麽在决策时,你就有无数的智慧宝库任你使用。

步骤2:揣摩通透
碰到一件事,不是看一次就能明白。很多学生问我,为什麽他自己读《史记》,不能得到和老师一样的结论。我跟他们说,我跟你们讲过的每一篇史料,我起码读过五丶六十遍以上。

「通」和「透」不同,「通」是这个道理你觉得你想清楚了,「透」是你有一天突然拍桌大喊「原来如此!」那就是透。碰到事情,必须想到透的地步。

步骤3:体贴入微
人世间不是只有理,还讲情。「情」主导了大部分的决定,是最值得重视丶也最麻烦的东西。

以前有本武侠小说里有这样的情节:一对侠客夫妇在江上被敌人追杀,眼看敌人的船快追上他们,妻子决定跳入江中,减轻船的重量,让丈夫逃生。就在她下定决心要跳下去的那一刻,丈夫居然把她推下船。一瞬间,妻子对丈夫的心情,就从极端的爱变成极端的恨。我们用理智来想,自己跳下去或被推下去,结果不都是一样吗?但是就情来说,两者的意义完全不同。要真正了解历史,就必须体贴人情。

步骤4:洞见表里
中国人看事情认为事情必有阴阳丶表里丶正反两面。看事情不但要看表,还要看里,要看他没有说出来的那一面到底是什麽,到这个地步你才真正明白什麽是人,什麽是事。

荀子说,「百王之无变,足以为道贯。」道贯的意思就是人性。我教历史会不断发出各式各样的问题,要你盖上书,仔细去想,在这一刻你会怎麽做,你才知道千古以来的人性会做出什麽样的选择。就像人性多贪,如果你遇到一个不贪的人,通常是因为那个东西他不想要,他想要别的,只是贪的东西不一样。

明白了人性之後,你还要有审时度势的智慧。这个时代的环境就是「时」,趋势就是「势」,任何人都不可能和时势作对。你要明白时代会往哪个方向推演,这是学历史最重要的事情。我最常问学生,我们到底活在什麽样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人的特色是什麽,你才会明白这个时代做什麽容易失败,做什麽容易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