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昏君,你要当忠臣丶还是良臣?

Image阿谀奉承丶或疏离的员工都不利组织成长

齐景公与大臣们比赛射箭,齐景公没有射中箭靶,但大臣们却齐声叫好。後来齐景公便向大臣弦章说:「自从我失去宰相晏子後,已有17年没有人指出我的缺失了,我今天射箭没中靶,但是那些大臣们却仍然叫好。」

弦章回说:「这是因为大臣们才智不足,无法看到您的过失;勇气不足,所以不敢直言进谏。但我听说,君王喜欢穿什麽丶吃什麽,大臣们就跟着穿什麽丶吃什麽。如此看来,君王您是不是喜欢听阿谀奉承的话呢?」

这个故事发人深省,如果部属对主管过度阿谀奉承时,主管可能大多像齐景公一样不会当面说出感受,但背地里却看轻那些大臣们。

因此现代企业的员工不得不注意,如果对才智卓越的主管阿谀奉承或缺乏表现,容易被看轻;而如果对才智一般的主管阿谀奉承或缺乏表现,那便是看轻自己。

隋文帝杨坚的宰相杨素,在争夺太子之位的斗争上,看出文帝和皇后想废太子杨勇,另立杨广的心思,便想尽办法迎合,不断称赞杨广却诋毁杨勇,隋文帝因而更坚定自己的想法,另立杨广为太子。

杨素可说是疏离的追随者,对他想推荐的人(杨广),就隐恶扬善,他要打击的人(杨勇),就隐善扬恶,因而让隋文帝失去用人的准则。

疏离的追随者是指有愤世嫉俗态度的部属,他们经常带着厌倦情绪的负面态度,对於别人的行为和动机都采取不信任的态度,不断批判公司丶主管和其他同仁的缺点,但又不积极提出适当建议或解决办法。

如果这些部属遇上的是开明丶包容的主管,或许不会有立即风险,但如果遇上不是那麽开明丶包容的主管,将陷自己於困境,既不利自己也不利组织。

员工不可或缺的追随力:积极丶绩效丶谦恭丶忠诚与品德

荀子与罗伯特·凯利(Robert Kelly)在追随者的分类上,最大的不同在於是否有「务实的追随者」这个类别,即「权变之臣」,他们同时拥有忠诚丶顺从丶阿谀丶疏离4种特性,会根据不同情境采用最有利的方式来面对领导人,以降低风险或度过困境。

以冯道为例,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宰相,总共辅佐4个姓氏13位君主,在古代高度权威的皇权中,冯道身段之柔软丶心思之细密丶态度之谨慎,时而顺从时而违逆,时而利君时而不利君,无人能出其右,既务实又能通权达变,堪为现代企业人的楷模。《旧五代史》作者薛居正就认为冯道务实丶宽恕丶济民丶仁德;王安石也称赞他「能屈身以安人」,行为有如诸佛菩萨。

另外,春秋时代齐国宰相晏子也是一位极具权变特性的臣属,当国家政治清明时,他会执行合理的命令;相反地,如果国家政治黑暗时,他便会权衡命令是否合理,若不合理就不执行。在朝廷上,如果君主徵询他的意见,他会思虑周密丶谨慎回话;如果君主没有问他,他就注意自己的仪态,也不会脸露不耐。晏子因此可以经历灵公丶庄公丶景公三代,都能让齐国名声显赫。

从上述的历史故事中,得到以下启示:

如果一位部属不被主管欣赏,那可能是因为他不够积极;
一旦积极了却仍不被欣赏,那可能是因为他没有绩效;
有了绩效还是不被欣赏,那可能是因为他不够谦恭;
谦恭了依然不被欣赏,那可能是因为他不够忠诚;
忠诚了还是不被青睐,那可能是因为他品德不够善良。

因此,我认为一位员工最重要的5种追随力就是积极丶绩效丶谦恭丶忠诚与品德,而懂得权变的员工,比较容易将这5种追随力融会贯通,将部属的角色发挥得淋漓尽致。

(本文出自於《经理人月刊》第99期,林文政老师专栏「论东西方领导人的追随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