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後,你只有五年可以尝试不同的工作,而且一定要找到方向,比如:那一种职务丶那一种行业等。
一般人大学毕业,至少廿二岁,再加上兵役,踏入社会都廿三岁了。如果念研究所再加两岁,开始求职时已经廿五岁。若遇上不景气,工作难找,开始做第一份工作恐怕都廿六岁了,离三十而立只有四年时光!而要在短短四年里找到未来一辈子的职涯方向,并不是容易的事,可以错误摸索的机会并不多。
20几岁,没有时间感
20几岁年轻人最大的本钱就是时间,很难意识到「时间不多」的紧迫性,他们大半觉得「时间多得很,不急,慢慢来,总可以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就是这种时间上的错觉,让他们不急不徐,过了黄金年纪才像大梦初醒般,开始想要确立自己的人生方向。问题是,社会上对年纪的判断和20几岁年轻人完全相反!
日本人廿年前做过调查,发现廿八岁是一个人成熟化的关键年纪,在廿八岁你必须在很多重要抉择上做决定,比如:你要走那一行丶你要不要创业丶你要不要结婚丶你要不要生孩子等,而这些都是需要不断反覆思考,才能在廿八岁做决定。可是,现在的年轻人很有可能廿八岁才第一次就业,还无法明确掌握人生方向,他怎麽去做决定呢?
虽然法律规定雇用不可有年龄歧视,可是所有企业都有一个说不出口的潜规则:女性在廿八岁後丶男性在三十二岁後还出现换工作频繁丶或职务不连贯的情形,就会被默默贴上「心性不定」丶「脱离现实」等负面标签,这等同於烙印上「不可信赖」这四个大字。而履历表是一辈子跟着你的,你很有可能一辈子都摆脱不掉这四个大字。
20几岁,没有方向感
所以,你没有多少年好瞎找工作的!我用「瞎」 这个字,不是为了耍时髦,而是因为形容精准!的确有很多人找工作是很瞎的,几乎是闭着眼睛在找。
Ivy大学念统计系,对这一科却毫无兴趣,也不知道毕业後要做什麽,当表哥找她一起到大学区卖炸鸡时,Ivy一口就答应,梦想有一天成为炸鸡天后。这个工作并不浪漫,炸油会喷到手,手上尽是坑坑疤疤;隔壁卖卤味的正妹比她敢露,人潮都被拉走,她领的是工读生时薪。周末无法休假,以致男朋友劈腿……耗了半年,表哥收摊了,Ivy也跟着失业。
Ivy左思右想,想出一条路来。她一向是同学中的点子王,决定应徵行销企画,却因为提不出任何行销案而不断碰壁。求职不顺,让她觉得既然无法适应民营企业,那麽也许适合当公务员,於是念头一转,跟爸妈要了钱补习考公职,一年後毫不意外的没考上,爸妈劝她再去找工作,而这时离毕业已经两年了,她对自己要做什麽事一点主意也没!
20几岁,没有危机感
最後爸爸卖上老脸,透过友人帮Ivy找到一个坐办公室的工作:接待台外加收发文书。不甘不愿去上班,她感到窝囊透了,好歹自己国立大学毕业,这样的工作应该是工读小妹做的。这样一个刻骨铭心的经历,又让她推论出:之所以无法找到好工作是因为少一张硕士文凭,於是她一边工作一边准备研究所考试。
念书考试,Ivy还是有本事的,现在她是统计所研二,半年後即将毕业,她再度回到四年前的原点,并不知道自己毕业後要做什麽,而这时Ivy廿七岁……如果Ivy要找统计相关工作,她过去的工作经历不只无法加分,甚至会减分;如果Ivy还是不想做统计相关的工作,那她何必来念统计研究所?
Ivy的境遇,是很多大学毕业生的写照,一点都不新鲜,也就是说很多20几岁年轻人就是这样晃掉黄金五年!
五年,瞎混的停损点
在台湾,半数以上的人是学非所用,有的是科系远离就业市场需求,有的是不喜欢自己念的科系,那麽换工作也许是一个方式,让你找到职涯方向。
尝试不同工作是对的,可是也不能瞎找啊!首先,请厘清你的兴趣丶能力,以及人格特质,所找的工作至少要和其中一项相符。而不是亲友帮你找到工作,你就去做,或是媒体报导那一个工作很热门,你就跟着一窝蜂投履历。
毕业後,你只有五年可以尝试不同的工作,而且一定要找到方向,比如:那一种职务丶那一种行业等。以後再换的工作,最好不要离开这个方向,除非有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