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常识吗,你为何不会?」主管这句话,小心让部属信心全失!

Image「这件事这麽做,不是理所当然的吗?你为什麽不会呢?」身为主管的你,尤其是面对年轻部属时,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以前被视为常识的事,为什麽现在却必须事事说明与指导才行呢?

日本某大企业的一名经理曾经告诉我,商社里有一名新进员工,毕业自优秀的私立大学,但是竟然无法接听办公桌上打进来的电话,更别说是问候应答。这名经理担心地问我:「接听陌生人的来电,不是从小就有的常识吗?我该怎麽协助他呢?」

这位经理的问题,给我很大的启示:栽培部属和教育孩子很像。过去「要部属自己找答案」「责骂才能惕励部属」的做法已不合时宜主管要伴随部属一起学习丶共同思考问题丶善用称赞,否则很容易受自身经验影响,认为许多事情「理所当然」

举例来说,现在的年轻人,自懂事开始就已经熟悉网路与手机。会打进手机的多半是熟识的亲友,所以很少有机会接听陌生人的来电。我可以想像那位员工不敢接办公室电话的心情,也能体会经理的忧心。

我们小时候电视选台是用「转」的丶打电话是用「拨」的,但对年轻人而言,电视选台是用「按」的丶打电话是用「点」的啊!因此,当你问部属:「为什麽你不会丶不懂?这不是常识吗?」其实部属也很想说:「我真的不会丶也不懂,你认为的『常识』,在我的世界里真的是第一次听到!

我要提醒为人父母或主管的读者,一定要将孩子或部属的行为与人格分开看待。小孩成绩不好,千万不要因此否定他的人格,说出「你给我考这种成绩,你是笨蛋吗?」的话。

同样地,当主管无法理解年轻部属明明电脑很强丶辩才无碍,但是竟不会做一件自己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时,千万不要脱口而出:「为什麽我会,你却不会?你白目啊?」因为部属不会某件工作(行为),并不等於白目(人格)

行为科学主张,行为与人格必须分开看待,不论身为父母或主管,一定要针对「眼睛看得到的行为」,协助孩子或部属进行改善。只要耐心教导,提供方法,并且营造容易持续的环境,行为通常都能改善。

切记,「不会」的事情属於行为层面,可以透过指导改变,千万不要因为「不会」,就攻击对方的人格,这样彼此才能维持更好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