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与西方展开价值观竞争

《全球政治中的俄罗斯》双月刊10月15日载文《中国将与西方展开价值观竞争》,文章说,中国专家认为,北京在经济以及国际政治中的崛起,发生在以自由主义为基础的西方价值观独步全球的背景之下。为避免重蹈苏联覆辙,中国领导层对“西方价值观”的宣扬设置了重重限制。 
 
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次以12个词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12个词分为3组:
国家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价值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个人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在习近平执政后,新领导人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被广泛宣传。在2014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后,“核心价值观”的地位迅速提升。习近平在这次活动上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这是儒家早期社会道德价值观的集合。

中共新领导层意识形态规划的新鲜之处在于,防止西方价值观渗透幷建立中国的价值观体系。 当局想让中国人相信,他们有不输西方的属于自己的价值观。在研究中国现实时不加批评地使用西方话语系统,会导致自我形象失真和妄自菲薄。随着提高对自身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自信的方针的落实,西方价值观的渗透空间将会缩小。  

为了不落入外国人设置的“话语陷阱”,中国应制定中国的标准。最终这将有助国家确立国际阵地,在经济增长之后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的价值观:爱好和平、力求和谐,以及从儒家传承而来的将公正与责任置于利益与好处之上。中国正在形成自己的话语,再次彰显出同化他人经验的非凡能力。  

“美国梦”承诺给予每个人同等的成功机会?现在有了国家繁荣富强、民族昌盛和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西方一贯重申自身价值观的优越性?如果这是世界影响力的必要属性,那么中国也将宣扬自己的核心价值观。这条路线不会将中国引向西方的“话语陷阱”,因为在设计自己的“梦想”和价值观构架时,中国没有照搬外国的样板。专注于自身传统可在借鉴他人模式时旧瓶装新酒。  中国当前的方针使得从经济增长向西方式政治自由化转变的期望愈发不切实际。依靠核心价值观和民族文化资源,中国申请在世界舞台上获得与西方平起平坐的话语权。  

中国人没有掩饰对美国把自由和民主的抽象解释强加于他国的愤慨,但这幷不意味着中国没有能力在国内外对自己的理论概念展开广泛宣传。中国质疑当前国际法的合理性,因为这些法规制定时没有中国参与且没有考虑中国利益。古代中国的政治传统中就严格划分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在日常政治生活中引入这些概念可用来批评西方法律体系缺乏“美德”,没有美德就不可能真正领先。  

西方对中国建立另一套成功价值观体系的可能性不屑一顾。但俄罗斯应更清醒和客观地看待这一问题。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打算谋求价值观影响力,这将首先投射在中国周边地区。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项目将为中国扩大在欧亚的非物质影响力提供更多先决条件。  

中国价值观的兴盛将成为讨论俄罗斯发展道路的催化剂。“欧洲选择”的支持者很可能会批评中国价值观,反对者则会着手从中寻找可与俄罗斯思想相对照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家主义。

作者为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亚历山大.洛马诺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