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父母的期待,有没有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

父母也是大环境的受害者
许多我们认为所谓的父母过错,其实是我们以今天的文化概念去衡量的结果。这种做法对父母来说并不公平,因为他们也是大环境的受害者。

父母的养育方式,大部分也是他们的家庭丶文化和社会等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当我们把自己所受的伤害全都怪罪到父母身上,其实就是让一个个体背负了整个集体的过错。

许多人从小都是接受打压式教育,父母看似在打击你,其实可能是因为他们从小就接受谦虚是美德,骄傲自满容易坏事的观念;当父母要求你不要轻易冒险时,看似缺乏界限感,想要控制你。但如果我们回头看他们成长的环境就会知道,在他们的年代能够按部就班丶稳定就是最好的生活。

当我们把父母放回到他们当时身处的环境就会发现,他们也没有得到足够的爱与教育,甚至他们自己就经历了混乱而破碎的原生家庭。

许多父母其实已经意识到原生家带给自己的负面影响,因此当他们为人父母,就会下定决心,绝对不要让子女承受自己以前经历过的痛苦。但是许多时候,他们虽然意识到上一代的错误为自己带来伤害,却又还是延续了这些过错。这种心理创伤在一个家族代代相传的现象,在心理学称为代际创伤。从「受害者」变成新的「加害者」,这个问题本身,就是需要整个社会一起面对和消化。

接受父母必然是不完美的存在
客观看待原生家庭,代表我们要收起对父母理想化的期待。

小时候我们会很自然地崇拜父母,但是,随着一次次的成长经验,我们会慢慢调整心目中「理想化父母」的形象。当我们意识到「父母不再完美」的时候,就等於再度经历一次与「理想父母」关系破碎的过程。

许多人在成年之後,仍然无法对父母的过错释怀。其实这个状况的背後,正是隐含子女内心深处对父母「过於理想化」的期待:「我觉得我应该得到父母所有的爱与关注,但是我没有。」或「我觉得父母应该是无所不能,但是父母并没有做到。」是这些落空的期待,最终演变成父母的过错。你对父母的期待有没有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太过理想化的期待,也可能是偏见的来源。

因此,理解父母的不完美,是客观看待伤害很重要的一步。因为总有一天,我们也要接受自己成为不完美的父母,会面临子女的失望和愤怒,也要接受自己终将成为让孩子感到扫兴的大人这样的事实。

小时候的伤害很难逃避
童年时期的我们特别容易受到创伤,也是因为在这个时候,我们不得不依赖自己的父母,这种生存本能,让小时候的我们很难逃避来自父母的伤害。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哈洛(Harry F. Harlow)在二十世纪六○年代曾经做过一个非常有名的「恒河猴实验」。哈洛的研究团队在一个笼子里放入两只假的母猴,一只是全身包裹着柔软绒布的「绒布妈妈」;另一只是全身缠绕着铁丝的「铁丝妈妈」,但胸前装了一个二十四小时喂奶装置。然後,实验者把一只刚出生的恒河幼猴放到这个笼子里。除了喝奶,大部分时间,幼猴都趴在「绒布妈妈」身上,因为温暖的感觉可以给它安全感和归属感。

接着,为了观察当幼猴受到伤害时会不会离开「绒布妈妈」,他们把「绒布妈妈」做了一番改造:当幼猴靠近时,「绒布妈妈」会吹出强大的冷气,把幼猴吹得只能紧贴笼子的栏杆,并且不停地尖叫。

可是即使如此,幼猴还是会忍受这些有伤害性的刺激,一直留在「绒布妈妈」的身边,不会转而寻找「铁丝妈妈」。实验结果证明,出於安全感的需求,即使会受到伤害。幼猴还是不愿离开伤害自己的「绒布妈妈」。

这个实验结果也被投射到人类的依恋关系。而人类的依恋关系也在後来的许多实验和历史现象中得到证实。我们生存的本能决定了,在能力尚未发展好之前,会十分依赖主要照顾者,自然也就无法避开来自主要照顾者的伤害,这是人类的通性。在我看来「不祸害,非父母」。其他肤浅丶表层的关系,想伤害我们还伤害不到呢。正因为我们和父母的关系如此深厚,来自他们的一点点失误才会对我们造成那麽大的伤害。但是,这个伤害本身,其实没有你想像中的大。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能够以更平静的心态看待这些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