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的及时管理和万一管理

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厂商美国英特尔(Intel)大幅转变了经营战略。此前该公司一直将人力、物力、资金集中于美国的生产基地,向全世界出口半导体。然而,现在转换了公司创立以后坚守50余年的商业模式,开始在欧洲等地区推进工厂建设。

促使英特尔做出如此转变的主要原因是新冠疫情和乌克兰危机等导致的供应链分割。由于物流紊乱等原因,已难以将足够数量的半导体运送到汽车及电子设备等客户企业的手中。

疫情之前,半导体会在接到订单后的半年左右时间里送到客户手中,但现在最长需要近两年。英特尔打算在距离客户较近的地方设立基地,即便特定地区的生产和物流遇到问题,也可以从其他基地供应。英特尔还计划借助M&A(并购),在世界范围内增加近10座核心工序工厂。

增加库存以防万一

制造业此前精心打磨出了被称为“Just in Time(准时制)”的生产方式,也就是在需要时采购所需数量的零部件,然后在大规模工厂进行集中生产。这是一种尽量减少库存,通过降低成本来增加利润的方法。以前英特尔也从全世界采购零部件,在美国工厂进行大量生产,由此降低了成本。这主要受益于冷战结束后紧张局势缓和,全球供应链通畅。

“Just in Time若能完美发挥作用,会非常理想。但现在并非如此”,英特尔副总裁布鲁斯·安德鲁斯 (Bruce Andrews)如此表示。

企业正在加紧从Just in Time转换为Just in Case(以防万一)。目的在于即使花费成本也要让工厂避免停产,发生紧急情况时也能继续供应产品。中美对立的激烈程度也在加深。台湾海峡是全球约4成集装箱船通行的重要航道。一旦发生危机,全球供应链就会陷入瘫痪。企业认为只有平时就做好准备防范于未然,才能在获取客户方面占据优势。

企业增加库存的动向十分明显。从代表相对库存多少的“库存周转率”来看,在全球3100家上市制造企业中,4~6月有65%的企业低于乌克兰危机前的2021年底。市场也并未将此视为担忧因素。周转率下降的企业的6月底平均股价比2021年底下跌14%,与全球主要股价指数的平均下跌率(13%)相比,并没有拉开差距。

Just in Time的代表性企业丰田也在摸索Just in Case的对策。

8月,一笔现金汇入了与丰田存在交易关系的零部件企业的银行账户。由丰田提供资金,通过大型零部件企业向一家二级承包商汇款了1000万日元。对零部件企业来说,原料价格高涨给经营造成了沉重负担。之前丰田总是定期要求零部件降价等,一直优先考虑效率化,但现在丰田认为,供应链有可能会出现漏洞,于是下定决心采取了前所未有的支援措施。

丰田向部分客户下达通知,从2021年秋季开始将半导体库存从原来的3个月用量增加到5个月用量。为了应对紧急事态,本财年丰田计提了高达7000亿日元的费用。在供应链分割导致全球化发生逆转的情况下,企业开始允许增加费用来防范难以预料的事态,这已成为生存下去的必备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