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与中国脱钩有多大代价?

由于中美对立的升级和乌克兰危机,全球供应链正在被分割。至今一体化的供应链出现割裂,变得越来越不正常。 美国、欧洲和日本正似乎在加强将中国从全球经济中分离,但供应链脱离中国将大大增加所有产品的成本。

今年夏天,本田的一个绝密项目全面展开。 这是一项重大的供应链重组计划,探讨了用尽可能少的中国制造的部件制造乘用车和摩托车的可能性。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和其他车辆市场。 如果企业要提高利润率,扩大在中国的业务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如果台海发生紧急情况,企业将不得不选择是否继续在中国开展业务。 管理层必须始终考虑业务的连续性。

本田在中国的全球汽车销售份额也高于30%,今后中国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政策也保持不变。 本田并不是提倡现在去中国化,而是直面中国的风险,从正常情况下制定一个应急的准备计划。 本田正在抓紧估算从东南亚等其他地区采购的成本,而在中国制造的汽车和其他车辆的零部件将在中国境内采购。本田表示:“为应对供应链的风险一直都在商讨各种方式”。

完全脱离中国可能吗?

如果零部件等中国对日本的进口的80%中断两个月(约1.4万亿日元),日本不仅无法生产家用电器、汽车和树脂,而且也无法生产服装和食品。 价值约53万亿日元(目前汇率约合人民币2.5623万亿元)的生产值将消失。 早稻田大学的户堂康之教授等在超级计算机“富岳”上进行了计算,相当于日本每年国内生产总值(GDP)10%的金额被吹走。

冷战结束后,全球主义纳入了原本对立的阵营,增加了经济上的相互依赖。而日本与中国的关系特别紧密。2020年日本从中国的进口进口占全体总额的26%,这比美国和其他国家要大。扩大在中国的业务对提高日本的竞争力至关重要。

日本脱离中国,日本产品的价格也将提高。根据供应链研究企业Owls Consulting Group(东京港区)的数据,如家用电器和汽车等80种主要产品停止从中国进口, 改为日本国内生产或从其他地区采购,那么将使成本每年增加13.7万亿日元。这个规模相当于在东证Prime(主板)上市的制造业企业总净利润的70%。

如果增加的成本转嫁到单个产品上,日本的个人电脑的平均价格将上升50%,达到18万日元(目前汇率约合人民币8702元),智能手机将上升20%,达到约9万日元(目前汇率约合4351元)。这个价格上升程度可比日本现在由于乌克兰危机和其他因素造成的通货膨胀率要大很多。

一些国家加强将中国排除在供应链之外的举措。美国拜登政府5月在日本和印度等其他14个国家创建了“印度-太平洋经济框架(IPEF)”,假设各国在发生紧急情况等危机,相互灵活运用库存。

日本企业似乎也在做正常时期继续在中国运营,但可能出现风险时的准备。 在日本经济新闻9月对100名日本企业家进行的调查中,96%的人表示关注台海的突发事件, 82%的日本企业家“有”或“正在考虑”针对实际突发事件的业务连续性措施。

在中美蜜月时代,通过设计等在美国,生产在中国的“中美分工”发展起来的美国苹果公司也在有和中国保持距离的动向。

苹果公司至今包括“iPhone”手机等几乎所有产品都在中国生产,但将在印度生产最新的iPhone 14。 据调查公司的数据,印度的生产份额预计将从2020年的1%增加到2022年的7%。

市场对中国的风险很敏感。 基于QUICK·FactSet对全球约13000家企业按在中国销售的百分比分类,与2009年底的平均股价进行了比较。在中国销售比例在50%至75%企业,其股价目前比2009年底低10%左右。而在中国销售比例在25%以下的企业,股价上升了60%。

在冷战期间,由于东西方之间的供应链没有联系,日本企业去苏联化和去中国化都比较容易。 目前,从原材料的上游到产品组装的下游,都与中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今后似乎要求日本企业在平常情况下扩大中国业务,同时建立一个在紧急情况下不依赖中国的供应网络。

日本年轻人希望与中国搞好关系

日本内阁府在2021年度面向3000名18岁以上日本人实施的“外交相关舆论调查”中询问了日本人对中国的亲近感,结果所有年龄层中回答“有亲近感”的只有20%,“没有亲近感”的占79%。 不过,单从年轻人来看,对中国的印象有所不同。在各年龄层中,18岁~29岁的日本人回答“有亲近感”的最多,高达41%。相反,70岁以上的人最少,只有13%。

关于今后中日关系发展的问题,回答“认为对两国和亚洲太平洋地区重要”的占到近8成。仅从18岁~29岁的年龄层来看,占到约9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