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麽你需要正念练习?

正念

近年来,正念练习(或者正念冥想)已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在佛教中,正念原本被视作开悟七要素中的一种,後来被西方心理学吸收,成了一种减轻身心问题的方法,包括应对焦虑和强迫症。

佛陀教诲我们应对自己的身体机能丶感官丶情绪丶想法以及观念,保有一份冷静的觉知,以此在日常生活中树立正念。进行冥想练习时,其中一个面向是把意识集中在某些特定的身体体验上(一般是呼吸),一意识到思绪开始游荡,便试着慢慢将注意力转移回来。依佛法所言,冥想练习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开悟,克服诸如愤怒与仇恨的情绪,将这些情绪从头脑中清除。

我的经历告诉我,愤怒和仇恨无法避免,它们是人类的普遍经历,因此我认为冥想的目标是极度理想化的。同时,我也发现,冥想技巧对我的工作而言是一项极有价值的辅助工具,无论是对我,还我的访客皆如此。一些访客发现了其他有益的冥想练习,但更多人最终决定追随我的办法─每天在不同时间里,觉察自己的呼吸,试着让头脑里的想法安静下来。

尤其是将「思考」作为主要防卫,或者依赖「指责」逃避羞耻感的人,会很容易沉浸在自己的脑中。我们是如此投入於言语思考的过程,甚至无法意识到自己正身在其中。每天学着将注意力停留在呼吸上,能够使我们有效摆脱繁杂的念头,并能与之拉开一些距离,这足以让我们察觉脑中的声音究竟在低语什麽,而不再任其吞没。

不妨现在就尝试一下。读完这部分内容後,阖上书,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感受胸腔的上下起伏。留意空气进出鼻孔时的感受(吸气时我会感到凉爽,呼气时我能感到从肺部带出的温暖)。把意识扩大到身体的其他部位,专注於你的感觉。若你此时是坐着的,你或许会感受到椅子对背部的压力;如果有阵微风吹过,你会感受到皮肤的轻柔凉意。

看看你在被脑中的想法打断之前,能将这种平静的觉知力保持多长时间。很多访客在首次尝试正念冥想时,通常只能维持两至三次呼吸,便又重新陷入言语思维里。实际上,这个练习并不容易。所以当你发现注意力从呼吸上移开时,试着温和地离开脑中思绪,再次回到对胸腔或鼻孔的感触上。这才只是开始,不要对自己太严苛!

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追求每时每刻的正念,而是为了扩大对自身感觉与头脑认知的意识─也就是与一再控制我们的「心念」保持距离。我们可以时不时地从自己的想法里抽离出来,就像站在河流的对岸,看着想法一个接一个地从大脑中流过。时刻保持警觉当然是不可能的,但每天只要体验几分钟的静谧,便十分有益。

作为思维转变的一部分,你需要将正念冥想融入日常生活中。即便你选择购买一本专门讲述正念冥想的书,制订了日常练习计画23,你仍得将观想呼吸纳为日常练习。刚开始可以从一两次呼吸练起,每天多次。坚持下去,你会愈做愈好。

即使你不是防卫型的「思考者」,呼吸练习亦有助於提高自我觉察能力,保持身心一致。对很多不清楚内心感受的人来说,将注意力从大脑转移到身体,可以帮助他们开始认识自己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