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在证券公司研究所工作的笔者从东京总部调到香港支店工作。当时,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扩大中,倒闭破产的金融机构等比比皆是。同时,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谈判进展,欧美以及日本等外资企业开始在广东省布局,到了2001年底中美正式达成协议后,海外企业进军中国掀起了新高潮。珠三角一带被冠以“世界工厂”的荣誉也大概是在中国加入WTO前后的这段时间吧。顺便提一下,在日本,第一个以特集的形式把“世界工厂”介绍给企业和投资家的是笔者非常要好的一位财经记者。时隔多年,我们见面时仍会谈到此事。
在香港工作快六年期间,笔者经常带领从日本来的企业和投资家去广东,主要任务是参观和访问“世界工厂”。在参观和访问期间,受到深圳、珠海、东莞、惠州等地政府和外事人员的热情支持至今难忘,但留给笔者印象最深的还是参观过的那些外资企业。
当时,进驻“世界工厂”的主要是海外的制造业,大多从事来料加工或OEM业务。笔者访问过的很多外资企业有一个共同特点是从内地来广东打工的兄弟姐妹们就吃住在工厂附近,因为20年前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建工厂,企业有必要为员工提供宿舍和食堂。员工们的生活圈也以工厂为主,无论上下班大多员工都穿工作制服,简单方便。
除了这些外观上的特点之外,在“世界工厂”工作的年轻人们勤劳能干,眼里充满了希望也给笔者和很多日本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大家为此赞不绝口。在东莞,一家雇员人数超过5万人的日企老板告诉我们如果周末没有加班员工们会非常失望,如果宣布有临时加班,现场会传来热烈的鼓掌声。
时过境迁,笔者也渐渐远离“世界工厂”,传来的消息也大多是外企从“世界工厂”外迁等不愿听的。总而言之,笔者似乎是在“世界工厂”最鼎盛时常来常往,虽然知道花无百日红,但梦里还是偶尔回到那曾经非常熟悉的“世界工厂”,尽管深圳早已不是20年前的深圳。
但是,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在日本重游了“世界工厂”,更准确地说是记忆里的“世界工厂”被全部唤醒。10月底,笔者从名古屋去岐阜县参观一家种植蘑菇的企业。朋友特意开车来名古屋接笔者,沿途人烟稀少但青山绿水,行程大约要两个小时终于到达郡上市和良町。
晚上受到该企业的创始人井上夫妻的盛情款待,第二天一大早开始参观这家企业。尽管事先做了一些调研,但眼前出现的这家企业气势庞大超出了我的想象。首先企业大门口悬挂的中日两国国旗和该企业的厂旗会让你以为回到了广东某个开发区。
走进栽培工厂后,碰到很多身穿工作服的员工热情打招呼。井上先生介绍这里的员工都是从中国来的研修生,蘑菇工厂园区里有职工宿舍和食堂。在员工食堂吃早餐时,值班员工特意现炸油条款待笔者。20年前在广东参观工厂时,在员工食堂就餐也是笔者和日本投资家的一大乐趣。
在中国创业多年的井上夫妻对员工们照顾的无微不至,在这家蘑菇栽培工厂工作的中国研修生也用辛勤劳动回报,当然这家工厂栽培的蘑菇在日本享有盛誉也是理所当然的。说句实话,笔者对蘑菇栽培是一窍不通,但是看到在大规模的蘑菇栽培棚里,这些从中国来的研修生们默默无闻辛勤工作的场面,笔者不由而然地想起在广东省参观过的很多外企。起码在蘑菇栽培现场,笔者没有看到与IT有关的物品,几乎都是靠人工和大自然。但是该家企业能生产出深受日本高端消费者欢迎的绿色蘑菇,可以说这完全是勤劳加匠人精神的结晶。
在回东京的新干线里,看到周围都是低头玩手机或敲电脑的,笔者似乎从仙境又回到了俗世。当大家都在谈什么区块链或独角兽时,当大家都在追求越来越便利的购物手段和销售模式时,这个社会还是需要接地气去制造和生产令消费者满意的商品,还是离不开“世界工厂”的。如果你被虚拟经济搞得晕头转向或疲惫不堪,建议你有机会来日本岐阜县去参观一下这家蘑菇栽培工厂,也许它会告诉你什么叫真正的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