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历来落后于纽约、伦敦或威尼斯等其他艺术中心,但近十年发展迅速。一些商界精英的后代扮演了重要角色。
这个在快餐店避难的男子实际上是一个由香港艺术家方琛宇(Silas Fong)创作的塑料假人,是高档餐厅都爹利会馆(Duddell’s)举办的临时展览中的一件作品。这家米其林餐厅自2013年开张以来展出了众多本地和国际艺术家的作品,餐厅是由罗扬杰(Alan Lo)与他人合开的。38岁的罗扬杰既是餐馆老板,也是电池生产大亨、金山工业集团(Gold Peak Industries)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罗仲荣(Victor Lo)的儿子。金山工业集团在香港上市,有着6亿港元的市值。
香港商界精英的后代中有一小部分人本身既在经商,也热衷于培养本土艺术人才和推动香港艺坛发展,热爱收藏艺术作品的罗扬杰就是其中之一。
“香港真正开始引起全球关注是在2008年举办香港国际艺术展(Art HK)的时候,该展会后来被更名为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Art Basel Hong Kong)。”罗扬杰表示,“那是香港第一次尝试举办国际艺术展会。这很有趣,你在香港看一场轰动一时的展览,人们乘坐飞机从雅加达、新加坡、马尼拉、上海和东京前来观看。它正在成为区域性的生态系统。”
开业以来的五年里,都爹利会馆为艾未未等全球知名艺术家,以及一些还没什么名气的艺术人才举办了展览。罗扬杰说,他可以自由地将艺术作为餐厅的一部分展示以增强顾客的体验。“都爹利会馆很特别:我们不是商业性的画廊,不是博物馆,我们就是中间平台。在某种程度上,它让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我们想要做的任何事情:它是一个非卖空间,所以我们不必有商业考量。它让我们真正致力于尝试新的想法,天马行空的想法。”
随着亚洲地区财富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更富裕中产阶层的出现,人们日益对艺术收藏产生兴趣。根据Wealth-X去年9月发布的报告,亚洲拥有资产净值3000万美元或以上的超级富豪人数在2017年增长18.5%,达到近7万人。
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的前创始总监任天晋(Magnus Renfrew)表示:“香港现在超过了纽约和伦敦,成为高净值人士和超高净值人士最密集的地区。这意味着有一个庞大的本地收藏家基础。”
还有一些大亨正致力于开设拥有专属艺术空间的场地。
2018年初,香港地产大亨、香港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之一——恒基兆业地产(Henderson Land)的创始人、主席兼执行董事李兆基(Lee Shau-kee)的长外孙女李敬恩揭幕了一个名为H Queen’s的艺术中心,它位于香港中环最繁华街道的黄金地段。据《福布斯》(Forbes)估计,李兆基家族净资产为247亿美元。
李敬恩解释称:“我们看到了创造比普通办公室更好空间的机会,这将丰富传统商业环境。我们目睹了市场对艺术空间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我们认为建造一座专门的画廊建筑物是有意义的。”
这座造型优美的白灰色建筑属于该家族企业,地处香港金融区的中心,现在进驻了一系列国际知名的画廊、餐厅和零售品牌。由于香港岛空间极为有限和昂贵,H Queen’s是非常罕见的。港岛有一些画廊设在旧建筑中,但没有其他专门建造的专注于艺术的建筑。
艺术赞助人表示,纽约的卓纳画廊(David Zwirner)、瑞士豪瑟沃斯画廊(Hauser & Wirth)以及韩国的首尔拍卖(Seoul Auction)等著名画廊都入驻了H Queen’s,这有助于引起人们对香港的关注。
香港著名金融家和狂热的艺术收藏家、36岁的周世耀(Evan Chow)表示:“当代艺术界一直渴望成为像纽约或伦敦这样的全球文化中心,”他也是创办东亚银行(Bank of East Asia)的李氏家族的后代。然而,周世耀认为香港仍然缺乏本地艺术人才。
他说:“巴塞尔艺术展、Art Central和香港艺术周(HK Art Week)等艺术展会也将推动这个不断发展的艺坛。然而,香港似乎缺失本地艺术家的声音,这是艺术市场与艺术社区实践之间存在的巨大鸿沟。”
专家们表示,香港艺坛下一发展阶段需要更多的艺术空间和非营利组织,以使本地艺术家能够蓬勃发展。总的来说,艺术也需要让大众更容易参与。
较小的画廊被视为本地艺术家的沃土,它们正开始获得更多的关注。在一些房价不那么贵的地方涌现出了新的艺术区,例如在港岛南部的工业区黄竹坑。
周世耀说,大馆(Tai Kwun)有一项面向本地艺术家的多元化计划。这个由前中区警署改造成的古迹及艺术馆已于近期开放。除了大馆的展览外,人们期待已久的另一个非商业机构、位于九龙的M+视觉文化博物馆将于2020年开放。
作为一个热衷艺术收藏并在西贡开有个人画廊的人来说,香港有前途的本地艺术家得到发展对周世耀是有利的,而他也在这方面发挥了作用。
他说:“在当代艺术和艺术赞助领域,亚洲藏家目前发挥了更高水平的影响力。为本地艺术界带来国际意识和资源非常重要。”
然而,阻碍香港本地艺术家的关键因素之一是这座以空间逼仄闻名的城市的租金成本。虽然香港有一些艺术专区,但岛上空间有限且价格昂贵,扼杀了艺术中心发展的潜力。
任天晋表示:“香港的房地产成本非常高,这就给艺术家带来了经济压力,不只是在生活成本方面,还有开设工作室的成本。高昂的成本也影响了可能支持年轻艺术家的画廊……大多数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价格都太低了,对于要支付高昂租金的商业性画廊来说,代理他们的作品不符合经济效益。”
在香港,无论在情感上还是在政治上,空间都是一个热议的话题。根据Demographia的一项调查,香港连续八年被评为世界上房价最令人难以承担的城市。
33岁的方琛宇是开头提到的都爹利会馆那件展览作品的创作者,他表示,较小的画廊“可能会经营一两年,然后因为无法负担租金而消失”。
他说:“一般来说,控制租金是一件大事。这是我更多时间呆在韩国的原因,那里更实惠。我有很多好朋友都是艺术家,但他们不能在艺术上花费很多时间,他们必须通过兼职工作赚钱,所以他们80%的时间不是用在艺术创作上。”
谈到他在都爹利会馆那件名为《麦难民》(McRefugee)的作品时,方琛宇说:“我想要挑衅,向那些有时间有钱在这家餐厅吃饭的人谈论现实。在旺角(区),有些人一天二十四小时呆在麦当劳里。香港看起来很先进,像一个发达的城市,但另一方面它存在很多问题,这是一个令人感到头疼的局面。”
另一位当地艺术家许敖山(Steve Hui)赞同高房租对这座城市的艺术家构成挑战的观点。许敖山以前在九龙的一个工业区与他人共用一间工作室,但这个新兴的艺术场地因租金上涨而被挤掉。他说:“在观塘逐渐形成了一个非常好的社区。大家交流想法,举办户外现场表演和聚会。然而,大约从五年前开始,租金不断上涨,大多数艺术家从观塘搬走了。”
许敖山与他人共同创立了多功能实验艺术空间二十面体(Twenty Alpha),它致力于在一个由艺鹄(Art and Cultural Outreach)运营的工作室空间发展新的受众。艺鹄将香港岛上一幢建筑物的空间租给艺术家,租金远低于市价。
观察人士称,在香港为当地艺术家寻找价格合理的空间仍将是一项挑战。但是,商界大亨们的后代认为,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财富和影响力来推动香港艺坛发展,同时让公众更容易接触艺术。
在香港富裕食客经常光顾的都爹利会馆的私人展室里,趴在桌子上的无家可归者模型恰如其分地体现了空间的紧张。假人已经不在了,他的位置被换上了新的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