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中国游客事件日媒语重心长

瑞典中国游客事件”成为了中国网民广泛关注和热议的社会焦点问题之一。此事究竟孰是孰非另当别论,日经中文网希望通过收集和汇总《日本经济新闻》(以下简称:日经新闻)过去的报道和文章,介绍日本在对待和处理本国国民走出去和外国游客涌进来时的一些做法,从客源国和接待国的两个视角,为中国游客在赴海外旅游时避免受到所谓的“粗暴”待遇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日本游客也曾不受外国欢迎?

中国旅游研究院、携程旅游集团于今年3月联合发布的《2017年中国出境旅游大数据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突破1.3亿人次,花费达1152.9亿美元,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地位。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民众收入增加,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走出国门。然而,因社会制度、环境以及文化习惯的差异等,中国游客在海外的不文明行为举止也开始饱受诟病,与当地人之间发生的摩擦、冲突也逐渐增加。

央视公益广告截屏

“随地吐痰、乱丢垃圾;衣着随便、举止粗鲁;随意吸烟、污染空间;争抢拥挤、不守秩序;高声通话、喧哗吵闹;任意拍照、乱写乱画”,这是央视制作的公益广告《出国旅游 文明当先》中对中国出境游客一些不文明举止的描述。寥寥几句,却基本清晰勾勒出了在海外旅游的中国游客的负面形象。从具体事例来看,最近类似“中国游客在××民宿乱扔垃圾被索赔”、“中国游客大闹××机场,高唱国歌”、“中国游客××扫货遭殴打”等的报道也屡见不鲜,经常成为热议话题。

那么,这些现象和问题仅仅存在于中国游客的身上吗?回答是否定的。

据日经新闻早期的报道,在1964年,也就是东京首次举办奥运会的那一年,曾经存在各种限制的日本人的赴海外旅游被正式放开。据称,当年日本赴海外旅游的人数仅为12.8万人。不过,随着日本经济进入高度增长期,这一人数在1970年代后持续增加,加上日本政府的积极推动、日元升值、经济向好、节假日增加等多重因素,这一数字在26年后的1990年终于突破了1000万人。从单次旅游的个人消费额来看,当时日本人也将意大利人远远甩在身后,跃居世界第一。按当时日本1.24亿的人口基数粗略比较的话,无论从出境游的人数占人口基数的比率,还是在境外游上的花费等,如今中国的状况似乎与当时的日本很接近。

还有一个更为相似的状况。那就是随着如此多的日本人走出国门,日本游客的各种不文明行为也浮出水面,甚至产生了所谓的“观光摩擦”。据称,当时有外国的美术馆和教会甚至提出“不欢迎日本人团体客”,日本人也因扫高档货而在海外屡遭白眼。日经中文网的特约撰稿人刘黎儿在其《中国人在海外别这样就行了》一文中指出,日本早年也存在和大陆出境游客一样的问题。她介绍称,日本歌手嘉门达夫在1990年专门发表了一首讽刺日本赴海外游客不文明行为的歌曲,叫《无敌的日本海外旅行》。据称,1980~90年代,日本漫画家堀田胜彦也在其漫画中也描绘了当时日本大妈军团去外国旅行时的不文明行为。为日经中文网撰稿的村山宏也曾在其《文明不是靠法律约束出来的》一文中提及1960、70年代日本中年男性曾集体参加“买春旅游团”,在亚洲各地招致反感一事。

日经新闻2004年刊登的一篇文章则专门介绍了外国人对“日本游客的评价”。

据描述,一位瑞典人看到当地报纸刊登的照片后目瞪口呆。照片拍摄的是参观当地一座城堡的日本游客。在照片里,每个日本人都手拿相机在拍照。“日本游客=相机”的形象似乎令当地人费解。文章还描述了日本人在外国付小费时的细节。据说,日本游客因为没有支付小费的习惯,所以导游等会特别加以提醒。但一些游客还是在付完费后等着找零,或催促店员要找零等。另外,据说在海外的五星级酒店还能看到一些为了想省下给服务生的小费,自己提着大行李箱前往房间入住的日本游客。

不过,也正是在这篇文章中提及了日本游客开始在欧洲等获得好评,当地人认为日本游客相比其他外国人更文明礼貌等。

正如上述文章评价的那样,日本游客在海外的印象和评价在其出国人数实现快速增长后的几十年里似乎逐渐改观。村山宏也在其上述文章中指出,如今在微博上等,中国网民对本国游客的恶习毫不留情的披露,对日本人的举止却称赞有加,认为 “日本人很礼貌、文明又亲切”等。日经中文网的特约撰稿人刘黎儿也指出,日本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花了20、30时年才得以改变。

那么,日本游客在海外的形象又是如何逐渐改善的呢?

日本政府在1987年曾出台了“海外旅行倍增计划”,希望以此推动日本赴海外游客在5年里翻番,达到1000万人,但这一目标在1990年提前实现。之后,由于日本人在海外的文明举止问题以及“观光摩擦”的表面化,从社会舆论到政府开始提倡将日本人的海外旅行从“人数的增加”推向“质量的提高”。

1990年12月,在日本赴海外游客突破1000万人的消息传出后,日经新闻立刻发表社论,呼吁称:“(走出国门的日本人)不需要去卑躬屈膝,但要成为一个尊重对方国家风俗、习惯、礼仪的旅行者”。在这之前的1989年,日本观光协会专门发行了旨在提高旅行者文明礼仪的指南手册,并免费邮寄给学校相关人士。

作为具体的措施,据称在旅游行业方面,当时很多日本旅行社在组织赴海外的旅行团时会在出发前举行说明会或者通过跟团导游仔细的传授国外厕所和浴室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给小费等。日经新闻也在2002年的系列连载中刊登了日本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教授青木保对日本人赴海外旅游时应注意事项的提醒和建议。其中指出“区别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对自身行为加以约束是一项基本礼貌”,称“(日本人)需要提高对公共空间的意识”。连载中还专门介绍了如何在海外付小费,在海外不同场合的着装以及如何礼貌的购物等内容。

日经新闻还有报道评论称,日本人的海外旅行在当时往往容易陷入看看景点、逛逛古迹的单纯的走马观花模式,缺乏静下心来对当地的风土人情,文化习惯的细致观察和尝试了解当地人的视角与想法。呼吁走出去的日本人提升全球性的视野和国际化的感觉。

事实上,从1980年代后期起,日本的海外旅游的内容和形式也在逐渐走向多样化。据称,专门学习英语和当地文化礼仪的团队游不断增加。从小学生到老年人,赴海外旅游者的年龄层也不断拓宽,除旅行社外,其他企业等也开始涉足旅游的提案和企划,新的海外旅游模式应运而生。

政府的政策推动,社会的广泛教育,旅游行业与企业的宣传以及民众自身意识的提高等,这些综合因素或许让日本人实现了在海外从不受欢迎到赞赏有加的转变。

从“走出去”到“迎进来”

近年来,无论是主流传媒还是社交网络,也无论是在日本国内还是海外,诸如日本游客在海外的消息和话题等让人感觉已销声匿迹。相反,访日游及相关问题却成为中日两国都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2015年,日本的旅游史上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转变。那就是,访问日本的外国游客人数首次超过了日本赴海外的人数。据日本观光厅的资料,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举措之一,日本提出了“观光立国”的口号,并在2006年正式通过并实施《观光立国推进基本法》。在放宽签证、扩大免税等相关政策的推动下,访日外国游客人数迅速增加,2013年首次突破了1000万,2017年更是达到了刷新历史的近2870万人。相反,日本赴海外的人数自2012年达到顶峰的1800万人以后没有再出现明显增长。可见,日本正从本国人走出去转变为迎接大量访日游客到来的时代。

随着大批访日游客的涌入,经由消费等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应,一方面,酒店的不足、公共交通的混乱拥挤、道路拥堵、因对日本文化的不了解和习惯的差异所产生的摩擦、以及因此引发的当地民众的不满开始增加,在日本国内“观光公害”一词开始被提及并成为话题。

在访日游客中,近年来增加尤为明显的是中国大陆游客。自2009年日本正式对中国解禁个人旅游签证后,以跟团和自由行的方式到访日本的中国大陆游客不断增加,2017年增至735.6万人,在访日外国人中占据第一。不仅是人数,据日本观光厅的数据,2017年访日中国大陆游客在日本的消费占外国人整体消费的近4成,人均消费也达到23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万4000元),无论是整体还是人均都在外国游客中居首。

自然,前述的不文明习惯和与当地民众的摩擦等问题也集中反映在了中国游客身上。具体的情况和事件等在日经中文网以往的文章以及其他媒体上都有报道和提及,因此不再累述。这里想提到的一点就是日本对包括访日客涌入带来的社会问题的看待方式以及应对措施。

江之岛电铁镰仓高校前站旁边的铁道口,中国游客蜂拥而至(8月24日,神奈川县镰仓市)

虽然目前问题接踵而来,但是日本政府并未改变到2020年使游客增加到4000万人,2030年达到6000万人的政策目标。为了在达成人数目标的同时应对相关问题,日本政府提出了实现“可持续的观光”的概念(《2018年版观光白皮书》)。

具体措施方面,主要是加强构建和完善旅游环境,通过包括解禁民宿、推广普及多语言翻译系统、缩短出入境审查时间等来提高访日游客的旅游满意度。另外,引入向出境者征收的“国际观光旅客税”(离境税)也是措施之一。新税讨论从2019年开始征收,面向从日本离境的日本人和访日外国游客每人征收1000日元(按当前汇率,约合人民币61元)。据称,这笔税收收入将讨论用于建设发挥日本地方文化遗产和自然优势的旅游基地以及加强日本的出入境管理等。京都市等还将引入“住宿税”,考虑以此增加用于整顿“黑民宿”等相关问题的地方财政资金。

各个领域和地区也出现了独自的应对措施。据日经新闻的报道,日本国土交通省已经开始活用IT技术研究如何掌握和解决道路拥堵状况。访日游客蜂拥而至的镰仓市江之岛电铁方面,已经开始尝试实施在乘车人员拥挤时让当地居民优先进站乘车的举措。

日本各行业和企业等也为了向海外游客宣传日本的文化礼仪等也是动足了脑筋。例如,日本铁路公司西武铁道为了向游客宣传乘车礼仪而运用了日本传统浮世绘画风的海报。在一幅呼吁乘客不要在车门附近停留的海报中画出了赤鬼站在车门口玩手机、给上下车乘客造成不便的画面。为了让外国游客也能产生兴趣,海报采取了独特的画风并写上了英文。日本静冈县的酒店旅馆工会为了向外国游客介绍入住日式旅馆的方法和礼仪专门制作了带英文解说和中文字幕等的视频。据称,只要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就能轻松观看。

日本的服务行业和地方自治体等也开始加强和完善对外国游客的接待体制。在百货店和药妆店等张贴中文的指示牌和说明、安排会说中文的店员等已变得司空见惯,据称越来越多的日本服务业企业甚至开始组织员工培训,或邀请专业公司来传授向中国游客提供服务的注意事项和礼仪等。

“文化的差异自然会带来礼仪和习惯上的不同。虽然(访日客的增加)这会给日本人带来更多的困惑或不悦,但如果不去努力克服的话,(日本)不可能成为旅游大国”,前日本驻华大使宫本雄二在向日经新闻谈及自身对旅游的看法时曾这样说。他同时指出:“人口6500万左右的法国每年会接纳超过8000万游客。法国构筑了能够承受大量游客到访的社会。全球经济的相互依存和人员的交流在进一步扩大。正因为如此,社会全体有必要去适应这种潮流”,他认为“(日本)有必要构建一个包容不同文化的社会。”

正值国庆长假,估计一大波中国游客正在远方看一看、走一走。为了在难得的出境游时避免像在瑞典的一家三口的遭遇重演,除了如很多网友提议的做好旅行计划,事先了解对象国风俗习惯,加强自身约束外,日本曾经的想法和经验应该也可以提供有益的参考。换句话说,在出境旅游时,时刻将“成为一个尊重对方国家风俗、习惯、礼仪的旅行者”记于心间,不是走马观花,而是带着“全球性的视野和国际化的感觉”,努力将旅游看作是一次增进国际间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的机会的话,或许不仅可以避免摩擦和冲突的发生,还会带来意外的、满满的收获。

当然,从迎接中国游客到访的接待方的角度来说,除了加强对自身文化和习惯的宣传,构建更易于海外游客到访的环境外,正如宫本前驻华大使指出的那样,“构建一个包容不同文化的社会”或许才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