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时期的台湾小人物

近期,多部关注日本统治时代的台湾和日本的纪录片电影上映。日本和台湾的导演挖掘了不为人知的个人故事,试图向大众传达故事人物的真实想法。

用熟练的手法把鱼肉切成刺身,沾上芥末和酱油品尝。在日本导演酒井充子的《台湾万岁》里出场的台湾渔夫们,至今仍在使用日本人以前传入的“叉鱼法”捕鱼,津津有味地吃着鲜美的生鱼片。

日本导演眼中的日治台湾人

酒井充子从15年前开始探访那些在日治时期长大、被称为“日语一代”的人们,记录了在时代洪流中沉浮的他们的复杂心境。作为继《台湾人生》、《台湾身份》之后系列三部曲的收官之作,本部影片的“主人公是从激荡的时代一直勤恳劳作的人们”。

2015年的夏天,酒井导演租车游历了台湾东海岸,在台东县成功镇遇到了会讲日语的85岁老船长。酒井表示,“他的笑容以及离开渔船后如今仍在田地里默默工作的样子吸引了我”。电影中出现了阿美族的渔夫和保持传统捕猎方式的布农族原住民们。“通过长时间的采访,我感觉正是因为有了无论什么时代都在不断劳作的人们,才有了现在的台湾。我想将这件理所当然的事拍摄下来。”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约半个世纪里,台湾一直处在日本的统治之下。现在仍然有接受过日语教育、懂日语的台湾老人。据悉,酒井导演19年前在台北郊外旅游时,被当地的高龄男性用流利的日语搭话。酒井在震惊的同时深感自己对台湾的认识太浅薄。她说:“希望通过电影让大家看到另一个台湾的样子”。

到冲绳种菠萝的台湾农民

不仅是日本导演,也有台湾导演在关注着这个时代。20世纪30年代,黄胤毓导演注意到了搬到冲绳县石垣岛的60多岁的台湾农民群体。黄胤毓说自己在大学时代从日本教授听说了农民们的存在,对此产生了兴趣。“说起那时迁居日本的人,以前会浮现出学者、医生和成功的创业家这样的印象,却不知道还有开荒种菠萝的劳动者”,黄胤毓说道。

经过对150位搬到冲绳的台湾人的采访,黄胤毓决定以那霸为舞台,创作电影三部曲。第一部《海的彼岸》关注了第一代移民的女性和她的子孙,并且同他们一起回到了故里台湾。据称,黄胤毓利用网络众筹来筹集制作资金的同时,也在计划未来制作以大正时代在西表岛煤矿工作的台湾人和第三代年轻移民为主题的电影。

台湾的黄亚历导演制作了以活跃在古城台南的现代主义诗人团体“风车诗社”为题材的电影《星期天的散步者》。风车诗社的主要成员是台湾诗人杨炽昌,也有日本成员参与。通过日本接触了让·谷克多等人的西方文学,一边尝试用日语做诗,一边尝试创造全新的台湾文学。然而,诗社的活动仅持续了1年半,成员们在二战后的二二八事件和白色恐怖中受到迫害。

聚焦小人物的故事

黄亚历导演在查阅资料时偶然得知了诗人们的故事。他说,没想过当时的台湾会如此接近世界文艺潮流,真实感受到了在殖民地的特殊时代没有被地域限制的文学和艺术精神。

讲述日本统治时代爱情故事的台湾电影《海角七号》(2008年)取得了热烈的反响。自此,台湾更加关心那个时代的历史。对台湾有兴趣的日本人也正在增加。这样的背景也让发掘微小的史实、日本和台湾相互关注的纪录片得到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