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只顾头衔!总监也会被裁员,十年後还能支撑你的,是使命!

Image

十年之後,我们可能都在从事现在无法想像的新工作。这个想法令人既兴奋又害怕。我们要如何准备,才能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呢?

1.不要只顾头衔,该在意的是使命
无论是成为创意总监丶行销主管丶产品经理,我们都很容易陷入追求特定头衔的泥淖中。不过,头衔是陷阱。今天想要的工作,明天可能就不存在了。因此,为了胜任某个特定职缺而调整自己的目标和想培养的能力,就等於限制自己的选择。

不要以特定角色为目标,而是专注在你想完成的事情。问问自己:「我正在解决什麽问题?我想要创造什麽?我想要改变什麽?」使命就会从答案中迸现。可能会是「我想要开创线上出版的新商业模式」或「我想要利用科技把教育带到资源匮乏的地方」,或是「我想要参与乾净能源的讨论」。

选择一项使命,就能重找到野心所在,让其他人同感兴奋,和你有所共鸣。(例如:「我对乾净能源也很有兴趣。你知道 Mosaic吗,那个乾净能源的投资市场?」)你的底线也会更清楚,知道自己的价值观和可能进入的公司或合作对象是否合拍。面试你的公司肯定需要一位产品经理,可是他们也和你一样,热切地想把教育带到资源匮乏的地方吗?

使命说得越清楚,就越有能力适应不断改变的市场,吸引丶评估新的机会

2.热情探索新科技
你现在使用的工具不会是未来使用的工具。过去你或许听过「人生运动」( life sport)一词,指的是可以从七岁做到七十岁的运动,例如高尔夫丶网球丶游泳。《连线》( Wired)杂志的共同创办人凯文.凯利(Kevin Kelly)最近扩大了这个词的意义,把科技也列为人生运动的一种,列出我们都该培养的「科技生活技能」。

正如凯利所说:「如果你现在还是学生,你长大後要用的科技现在还没发明出来。所以,你最需要熟练的不是特定科技,而是要熟练科技运用的通用法则 ……」

无论是用 Skype面试丶打造亲切的推特化身(Twitter persona)丶学习如何出版电子书丶实验新的工作管理应用程式,我们必须善於测试对个人与工作都有益的新科技。有时候,我们会选择不要让某种科技进入我们的生活,那也没关系。这是实验,透过实验得到的知识才是关键。

3.养成尽量帮助他人的习惯
我们都很确定自己在未来某一天可能需要帮助。领导专家和民族学家赛门.西奈克(Simon Sinek)在 99U大会发表激励人心的演说时清楚说道:「我们并非万能,也不是只靠自己就能变得万能。」西奈克接着说明,培养人际关系的能力是种族生存以及创意者成功的关键。培养人际关系最好的办法当然就是互相帮助。

不过,在人际关系复杂又惊喜连连的时代,善心之举不见得都是简单的一对一关系(像是「我帮你抓背,你也帮我抓一抓」),也不该有这样的关系。帮助同伴丶同僚丶盟友应该是一种固定的习惯,本身就是奖励。尽管我们通常无法预见,但善意总是会回到我们身边

4.主动承担额外的责任与丢出新的专案计画
「培训」菜鸟接手资深职位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愿意花最多时间思考你的职涯的人就是你自己。(而且,老实说,怎麽会期待其他人替你思考呢?)正如《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与畅销作家汤马斯.佛里曼( Thomas Friedman)写的,雇主「寻找的都是一样的人 —不只拥有不可缺少的思考能力,能做科技办不到的加值工作,还能在前所未有的快速变化市场中,每天在工作上发明丶适应丶创新的人」。

低着头丶乖乖遵守规矩,不会让你找到令人兴奋的新机会。如果想要接受挑战丶承担更多责任,就要主动告诉老板或客户该做什麽丶为什麽要这麽做丶为什麽非你不可,以及为什麽大家都能获得好处。以你的创意和积极引领这条路,并以热情和有力的案例支持。

5.保持开放丶保持警觉,培养「幸运商数」
咖啡店偶遇的陌生人可能成为你第一个生意夥伴;朋友的朋友介绍一位良师给你,你的人生从此改变;在部落格写的留言让你获得新的写作工作。我们以为这些偶发事件纯粹是因为运气,彷佛完全不在我们的掌控之中。

可是,运气其实并非神秘的力量,而是特定性格特质造成的结果。拥有好运其实是一种存在於世界的方式,而且好运是可以培养的。史丹佛科技创业计画执行长婷娜.希莉格(本书也收录她的访问)在她精采的着作《真希望我二十岁就懂的事》中写道:

幸运的人善於利用生活中出现的偶然机会。他们并非以「定速行驶」的方式过活,而是留心周围发生的事情,因此能够在各种环境中汲取更多价值 ……幸运的人也对新机会抱持开放态度,愿意尝试与过去经验不同的事物。

他们较愿意挑一本主题不熟悉的书来读丶到比较不熟悉的地方旅行丶结交不一样的朋友。 简而言之,幸运的人心胸开阔丶乐观丶积极主动,总是愿意作新的尝试。虽然有人替你指引职业生涯的方向很好,但还是要对预料之外的可能性抱持开放态度和警觉心。机会一出现就采取行动。你永远不知道会有什麽结果。

6.要不停问「下一步是什麽?」
如果没提出问题,就不会找到答案。我们经常压抑着艰难的职业生涯问题,直到急切需要答案才开口。我们总是等到被解雇才开始思考下一步该怎麽做,或者只是乾等,直到现在的工作让我们变得悲惨无比丶筋疲力尽,才开始思考下一个工作。

可是,如果你每四年就会换一次工作,那就该不停自问:「下一步是什麽?」当然,不是要你现在工作时三心二意,而是要让你鞭策自己,怀抱热情磨练自己。你想开发什麽新技能?要找谁来当良师?是否该接下那个新的大型专案工作计画 —而且是让你害怕的那种计画?

如果不问,就永远不会知道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