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到平息迹象的中美贸易战正在动摇企业的经营战略。表明和讨论将生产迁往中国大陆之外的主要全球企业开始增多,对印度和越南等中国周边国家的投资额如今增长1~3成,企业投入增长资金的国家和地区也明显发生变化。以自由贸易为前提构建的全球供应链站在因中国和非中国而分裂的岔路口。企业将面临双重投资的成本增加等新课题。
“为了规避关税风险,进入美国政府的采购对象,有必要采取永久性对策”,夏普旗下的个人电脑子公司Dynabook社长觉道清文针对面向美国的笔记本电脑生产透露正商讨转移至中国大陆以外。对美国销售占整体的约1成,预计夏普将相关生产转移至正在建设的越南工厂。
Dynabook以位于中国杭州市的自主工厂为中心,在中国生产几乎全部笔记本电脑。觉道社长表示,“虽然第4轮加征关税被搁置,但不知道何时就会出现”。
日经中文网的统计显示,受中美摩擦影响,表明和讨论转移生产的全球企业已超过50家。虽然仍处在讨论阶段的情况很多,但大部分企业预计保留中国的生产基地,同时将成为关税对象的对美国业务转移至海外。
中国作为消费市场依然很有潜力,同时如果全面关闭工厂,有可能产生与中国政府的摩擦。日本综合研究所的高级主任研究员三浦有史表示,“世界市场出现了被划分为‘中国’和‘非中国’的可能性”。中美经济活动割裂,迈向条块化的“脱钩”日趋带有现实意味。
对企业来说,需要根据销售目的地分散生产基地和采购网,成本增加和工厂开工率的下降将成为消极因素。从事苹果笔记本电脑“MacBook”等代工的台湾广达电脑将推进将生产的一部分转移至台湾等地的计划。不过,围绕基地重组的费用负担,与客户的谈判并不容易,该公司董事长林百里透露无法进一步压缩本来就小的利润空间。
一家日本机械厂商已将面向美国的生产转移至东南亚。该公司高管表示“当地没有中国那样完整的供应链。只能从中国运输零部件,或重新建立采购网。不管怎样,成本都将增加”。
2018年7月启动第1轮的美国对华惩罚性关税已经发展到第3轮,膨胀至27万亿日元的规模。虽然涉及几乎全部品类的第4轮被暂时搁置,但企业有必要应对两国磋商陷入决裂的最糟糕事态。
日本综合研究所调查中国大陆对美出口中包含的各国与地区的附加值(截至2015年)发现,韩国、美国、台湾和日本分别达到1万亿日元左右。意味着在中国大陆组装的电子产品等大量使用了海外的零部件,经济脱钩导致中国大陆产品流通停滞的“痛苦”也将波及海外企业。
企业将摸索减轻生产转移带来的经营打击的方法。
作为转移目的地而引人关注的是东南亚,尤其是越南。韩国三星电子在越南拥有智能手机生产基地,电气和电子产业正在汇聚,同时还具有与中国接壤这一物流方面的优势。任天堂讨论转移家用游戏机生产,而京瓷讨论转移多功能一体机的生产。另一方面,理光将面向美国的多功能一体机的生产转移至泰国。
此外,迁回零部件采购网完善的本国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趋势也在加强。小松已将建筑机械零部件的一部分生产迁至日本和美国。企业正竞相通过数字化和自动化来提高工厂的生产效率,此前转移至中国的生产基地以贸易摩擦为契机回归发达国家的趋势有可能扩大。
中美摩擦导致的货物和资金的大移动已开始逐步体现在数字上。
按国家和地区观察今年1~5月的对美出口额,中国对美出口比上年同期减少12%,另一方面,印度、越南和台湾实现2位数增长。为避免关税而蒙混原产地的“迂回出口”似乎也在增加。
海外直接投资(FDI)在中国周边国家呈现增加态势。今年1~3月对印度的直接投资(按实际利用外资计算)达到177亿美元,增加26%。增长率与2018年全年的0.3%相比增加。如果仍在讨论阶段的生产转移得到落实,投资额预计进一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