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就像一个传声筒游戏,一家公司团队建设活动的故事,在中国浩瀚的互联网上传来传去的两个月里变了样,以具有性与道德特征的“吻老板”丑闻形式席卷国内,引发全国性讨论。
上周,几百万人看到了一个视频,认为视频中的那位男老板要求他的女员工每天早上吻他的嘴唇,以“建立团队感情”,然而,发现自己的公司被推到这个风口浪尖上的几名公司员工说,那个视频是假的。中国的媒体对此事做了几乎差不多的报道,据报道,那位老板说,他是借鉴了美国的企业文化,才这么做的。
“那是虚假新闻,”一名在公司工作的女员工说,这家公司叫“金汉森”,地处北京郊区通州,专门经营自酿啤酒设备。
“是假的,”她用手指着周围说。“你自己看看,我们办公室和视频里一点不一样。”
这位女员工拒绝给出自己的姓名,她还说,对于这种明显的假消息,公司无需给出解释。
当不请自来的记者问及那个视频时,公司的另一名员工笑着指出,公司员工中没人穿视频里的那种黑白制服,视频中的男子看起来也不像金汉森的老板,而且视频显示的似乎不是亲吻,而是员工们把一件东西用嘴叼着传给下一个人,东西从最后一个人的嘴里掉了下来。
的确,金汉森的办公室看起来不像视频中的那个。它更大,铺有木质地板,地板上有一个蜿蜒的养鱼池,房间中央还有一个酒吧。
国内的新闻和社交媒体网站上的数百份报道并没有给出金汉森的名字,但金汉森是符合报道中描述的、提供家庭酿造设备的唯一一家通州的公司。
这个故事凸显了一个问题:和其他国家一样,这个有6.88亿接入了互联网的技术娴熟人口的国家,正处在一个数字化驱动的“后真相”环境中。但是,让中国的情况更为复杂的是,这里有“前真相”的基础,就是国家的审查制度操纵和引导新闻报道。
香港大学“中国传媒研究计划”编辑班志远(David Bandurski)在接受采访时说:“在中国,真相总是预先制定好的,而不是通过事实的报道揭示出来的。”
其中一个结果是,事实与虚构有时候有时在网上几乎难以分辨,这反映在一年一度的中国十大“假新闻”盘点之中。
去年就有这样一则假新闻与一个文件有关,这个据称出自国务院的文件,对结婚时男方向女方提供彩礼的数额进行了限制。(据报道“限额”为三万元人民币;超过该限额将被“罚款”六万元。)后来,公安部的官员宣布该消息为假新闻。
虚假信息并非完全不受管束。在中国,传播假新闻会面临行政和刑事处罚,不过人权倡导者表示,这些规章也会被用来压制异见者。
“亲吻老板”的新闻最早于8月3日以短视频的形式出现在腾讯视频网站上,题目为“某公司团建现场:女员工站一排跟男领导”。第二天,变成女员工排队“亲吻老板”。到了10月,报道在网上迅速传播开来时,题目已经变成“女员工每天排队和老板接吻”。
这个报道之所以获得这么多注意,其中一个原因是,它似乎证实了有关中国工作条件和两性关系的看法。
一位名为“斌晓天”的评论者在微博上表示他想到那家公司工作。“主要是我想当他们公司老板,”他说。
有的人感到绝望。“这老板太恶心了,”“枫之叶-孤魂”在微博上写道。“这些女的还留在这干嘛啊?”
有些人质疑为什么网上这么多评论对职场性骚扰问题轻描淡写。一位名为“念就像花期”的用户表示自己就曾经被“上司强吻”。
目前还不清楚是谁在改变对此事的叙述,但追踪媒体信息的微信公号“氢媒工场”发布了一则文章,指责媒体编辑不核实自己发布的信息。“女员工排队亲老板?假的!这些媒体小编排队跳坑才是真,”文章的标题写道。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国有新闻机构跟着报道了“亲吻老板”的消息。共产党的党报《人民日报》也在Twitter上提到了它。
“通常如果我们是转发的其他正式媒体的内容,我们不会再做信息核实,因为我们认为这些媒体已经做过了信息核实,”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一名男子在接到记者拨往该新闻机构的电话时说。他被问到电台如何核实新闻报道。他拒绝透露自己的名字。
“如果说普通人没有义务去核实信息的真伪,”上海创业公司、内容提供商梨视频的编辑魏星说道。
“那么媒体,尤其是传统媒体应该有义务在转发的时候核实信息的真伪,”之前供职于新闻网站澎湃新闻的魏星说。“他们应该把它变成一种日常习惯。”
“现在,中国的媒体在网上发布的信息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不核实来源,”他接着讲道。“过度追求转发量和曝光率导致了虚假信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