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郑秉文的《从国际经验看如何长期保持增长动力》,比较乐观地展望了中国即将进入高收入社会的美好前景。但文中那段“三个不出现”的假设前提条件,却让这幅“最新最美的图画”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雾霾。
“三个不出现”中,变数最大是哪个?
作者在对比中外经济发展道路之后,引领读者展望中国即将“跨过高收入门槛后向中等发达国家迈进”的美景之前,提出了这三个“只要不出现”。原文录之 如下:“经过几十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只要政治上不出现颠覆性错误,经济上不出现毁灭性打击,制度上不出现断层式波动,再过六七年,我 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将无悬念。届时,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经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已经建成。”
一想到“三个不出现”这一前提条件面临怎样的不确定性,我顿时就觉得本届中南海主人及一干上书房大臣的执政任务实在繁难。因为这“三个不出现”,有的可以通过当局力拼勉强达成,有的则不管怎么努力也无法达成。
所谓“政治上不出现颠覆性错误”,这话是从今上前年的指示演化而来。2013年10月,习近平以中国国家主席身份参加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会上谈到中国改革时说:“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
如同以往一样,他的话立刻被中外媒体做了全方位解读。大致说来,地域不分中外,政治不论左右,对这段话形成的共识是,习谈的“根本性问题”是指必须 坚持走以中共为领导的社会主义道路,“颠覆性错误”即指放弃这一既定方针,走民主化道路。从近期来说,就是中国的大局以“维稳”为第一要务,任何妨碍中国 稳定的组织,任何可能让稳定局面瓦解的思想、言论和行动,不论来自哪方面,都是“颠覆性”错误。
郑文中这句“政治上不出现颠覆性错误”,就是重复习三年前的话语,即只要中国不走民主化道路,无论是以颜色革命出现的第三波民主化道路,还是以阿拉伯之春形式出现的民主化,中国都统统拒绝,今后奔向高收入社会的奋斗目标就有了基本保证。
只要中共牢牢抓住枪杆子,这一条不难做到。而且,这是党内高层与红色权贵的共识。此刻,红二代的重要成员孔丹说的一句名言正在国内微信上热传:“今后主要对付国内外敌对势力,方法就是‘咔嚓’”,传播者还配上了一张斩头的画面以加强效果。
经济上不出现毁灭性打击,这话比较好理解,如今中国经济各领域都缺少利好消息,最后的防线已经只剩下金融系统这个“超级大工事”。金融系统是一国经 济的神经中枢,无论如何不能出问题,否则全玩完。这条防波堤不能失守,是中共领导层的共识。为保障防波堤能够抗洪,习近平、李克强都很“拼”,主管官员也 丝毫不敢懈怠,随时变招,松了又紧,紧了又松,以应付不虞之灾。
但总的来说,经济上,中国正在翻山越岭,这长途跋涉很不容易,叫做“过了一山又一山,一山更比一山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近发布报告,称中国金融 未爆弹达1.3万亿美元。外界也都知道,周小川这个央行行长当得实在不容易,关于他“出事了”的传闻成为网络谣言的常演戏码,此刻, “最近一周来,周小川缺席的两场重要会议,可能出事”正成为网络重要新闻。这两次会议指的是6月6日临时缺席中美战略论坛新闻吹风会,6月12日召开的上 海陆家嘴论坛。由人们密切关注周行长动向,可见金融防波堤的险情是何等让人牵挂。
“制度上不出现断层式波动”何所指?
这条一般人猛看不太明白,得多费些文字。所谓“制度断层”中的“制度”,不是指社会主义制度这一根本方向,而是指中共最高领导人掌权的方式,以及保证其有效行使权力的各种制度。
习近平执政三年多,在权力结构与权力行使方式上早就重定章程,改写了政治规矩,用一人专断(个人独裁)代替了九龙治水式的集体领导(寡头独裁),军 政系统马不停蹄地大换血。目前,中共18大后31个省区市党委班子调整至少涉及223人,超过各省常委总人数的一半。军改已经完成权力结构的布局,剩下的 是指挥系统的逐步更新与到位。
作者强调只要不出现“制度断层式波动”,意指习重新厘定的政治规矩不再改变,不再像十八大权力交接之后因“制度”断层而引起军界、政界人事大变动,恐慌情绪蔓延,人心不稳。要想不出现制度断层,只能有一个选择,就是No.1不换人。
专制极权政治从古至今,都是人治。人治最大的特点是统治者换人之后将会出现“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现象,即“制度的断层式波动”。前苏联经验如此,中 国经验同样如此。江、胡两朝的平稳过渡,是因为胡锦涛处于弱势,江泽民对中国政治保留了很强的干预及操控能力。习近平如果还按江胡时期的规矩,干完两届就 退休,并保持不出现“制度断层式波动”,那就只能找一个傀儡来接班,他本人保持垂帘听政的太上皇地位。但估计习从自身经验出发,绝对不会冒这奇险。最保险的方式就是效法普京,终身执政。
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在天安门上,一侧是中国总理李克强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另一侧是江泽民(2015年9月3日)
俄罗斯有民主形式,普京通过“民选”,经历了总统——总理——再登总统宝座的途径,正在向终身执政迈进。习近平对普京佩服有加,效法普京不是没有可 能。郑文提到“三个不出现”,最后这个“不出现制度断层式波动”,算是号准了龙脉。如果今上真有这种打算,明年十九大的人事布局应该初现端倪。考虑到作者 身份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美国研究所所长,此文又发表在《人民日报》上,其规格虽然逊于评论员文章,但也算得上是官 方声音了,可视为一种巧妙的投石问路。
根据半个地球,即欧洲、亚洲、南美洲所有社会主义国家迈向共产主义的经验,实现一种理想,最容易的是预设目标,最难的是创造实现前提。郑文提出的目 标是中国2024年左右进入高收入阶段,但关键不在于设定目标,而在于如何创造实现目标的前提条件。“三个不出现”的前提条件,目前算是实现了一个半: “政治上不出现颠覆性错误”算是做到了,“制度上不出现断层式波动”,算是做到了一半,即正在夯实习近平的权力基础,掌握了争取权力永固的主动权,达成另 一半的目标或许可期。
但“经济上不出现毁灭性打击”实在太困难了,因为市场力量受到无数只“看不见的手”在拽动拉扯,不知哪只手的力量最后成为决定性因素。比如“一带一 路”这个宏伟计划,其核心部分即海外建高铁的合作就屡兴屡废,很不顺利。因此,要想实现“三个不出现”,只能期望中共这只权力之手能够变成如来佛那只无所不能的超级神掌,创造奇迹,斗过市场那只无影无形却无处不在的“看不见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