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年轻化与国际化的划龙舟传统

2016年赤柱国际龙舟锦标赛参赛队伍。
2016年赤柱国际龙舟锦标赛参赛队伍。

香港有近10个地区在端午节举办龙舟赛事,数百队来自海内外的队伍在鼓声涛声中竞技。台湾、中国甚至世界上有华人的地区,也有端午龙舟赛。这个能追溯至两千多年前的民俗,现今以“健身”、“团结”的形象,吸引更多人投入。

2016年端午节,香港某龙舟队成员Billy上午6时就起床准备比赛,“今天会是两个多月跟一班朋友一起训练的成绩单,很期待。”Billy参加的赤柱国际龙舟锦标赛是香港知名的国际赛事,今年约有6000名选手,超过280队海内外队伍在水上竞技。

龙舟这项传统运动在中国南方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中国龙舟协会介绍,有些民间传说划龙舟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的爱国诗人屈原,但在各地区、少数民族间,也有纪念不同人物、在端午节以外时间举办的版本。

成立至今满25年的中国香港龙舟总会副主席钟志乐向BBC中文网表示,现在的龙舟赛已走向国际化,通过规范化、裁判制度、国际规格认可的成绩制度,令赛事更公平、吸引到更多人参与。

钟志乐也观察到,女性参与龙舟赛事的比例有显著增加,虽然没有正式的统计数字,但他粗估男女比例大概是七比三。

BBC中文网访问几位参加龙舟赛事的选手,他们都不约而同的表示,因为少则几周多则数月的划龙舟练习时间,让他们的端午节“不只有一天”,而且多了“队友”共度佳节。

香港龙舟运动走向年轻人

在香港仔龙舟竞渡大赛贵宾席上,以顾问身分热烈讨论赛事的郑华明,赛后向BBC中文网记者说,他是南丫岛渔民,已经有超过50年的划龙舟(香港称为“扒龙舟”)经验。

“在以前来讲,渔民扒龙舟不是比赛的,”他说,扒龙舟是香港渔民的传统,在海中祭祀亡魂、祈福,在这二、三十年间,才渐渐变成社区活动。郑华明很乐见越来越多年轻人投入龙舟赛事。

参加动机

今年第一次参加龙舟赛的Billy表示,他是因为想要锻炼上半身,所以加入职业工会的龙舟队。

“觉得应该是一生应该要去做的事。”31岁的台湾人杨同学说。平常就喜欢运动的她,在朋友的介绍下首度挑战,台北市、新北市赛事都有她的名字。

“台日交流龙舟队”队长传云表示,今年是他第二年划龙舟,当初也是因为本来就有固定运动习惯,朋友邀请之下就投入训练。

下水之前

传云介绍他所属龙舟队的训练状况:从二月开始备战,一周会有两天的基础体能训练,包含跑步,以及俯卧撑、仰卧起坐的重量训练,周末会到河滨公园划龙舟,到了邻近比赛的六月,更是每天早上六点半到八点都有练习。

技术需求

“看起来很简单其实很难,距离一长,会很喘肌肉又很酸” 传云说,所以他们的队员一开始都要从基本体能培养起。杨同学表示,因为女性生理条件的差异,她的肌力跟不上,一开始有点挫折。

但传云和杨同学都提到,龙舟除了个人体能之外,“团结”更是重要的一环,桨入水的速度只要差一点点,龙舟行进速度就会有很大的差异。

传云说他们的队友从10几岁到近50岁的人都有,“这个运动你可以一直做下去,因为龙舟是团结合作的运动。”不是由个人体能决定最终成绩。

香港龙舟

中国香港龙舟总会副主席钟志乐表示,香港龙舟赛事有两大特色,一是身为国际龙舟邀请赛的首次举办地,之后在其他国家举办的邀请赛,都有参考香港经验。

二是占地仅1104平方公里的香港,拥有最频密的龙舟赛事。“几乎每一个区,都有自己的龙舟比赛” 钟志乐说。而且在政府的鼓励与社区积极参与之下,“每个星期可能都有些本地的比赛,不论哪个月来到香港,都可以参加香港的龙舟比赛。”

现在香港的龙舟赛种类越来越多,有长途赛、拔河赛等等,也开设许多入门班、教练班,积极推动龙舟成为香港的全民运动。

迈向国际

钟志乐表示,现在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的龙舟总会,遍及亚洲、欧洲、北美、澳洲、非洲,每个总会都有经过正规训练的龙舟代表队,当地也有越来越多市民参与。

“台日交流龙舟队”成立至今五年,现任队长传云表示,队上的日本人没有划龙舟这个民俗传统,只是为了运动而参加,但参加之后也觉得很有趣。

龙舟在2010年广州亚运首度被列为竞赛项目。当时男子组由印尼队囊括三面金牌,女子组则是由中国队夺得三金。

钟志乐希望世界能上有更多国家参与龙舟赛事,让龙舟有机会变成奥运项目,“令到更多人向这个运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