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三角洲90年大旱 越南稻农处境艰

湄公河三角洲90年大旱 越南稻農處境艱
(中央社越南庆兴28日综合外电报导)越南重要的稻米产区湄公河三角洲面临90年来没遇过的大旱,创下1926年法国殖民政府有记录以来之最,加上政府坚持其稻作政策,农民生计岌岌可危。

林氏稻农位於湄公河三角洲心脏地带的秧苗开始枯萎时,她面对一个艰难的抉择:是要让这些稻子在焦乾的土地上枯死,或引入河里的咸水,给它们一线生机。

和许多老经验的稻农一样,她用咸水来试试运气,结果稻作几天内就被咸死。

38岁的林氏说:「我13岁起种稻,从未看过这种景象。2月只收成1袋。我们去年还有1.4吨。」

「纽约时报」报导,科学家指出,引发东南亚极端高温,同时导致降雨减少的圣婴现象日益剧烈,是湄公河三角洲农作歉收的主因。

但原因不只这一项。科学家指出,越南共党政府要求越南稻农必须一年三获,取代传统的一或两获,导致土壤养分耗竭,乾旱的冲击更严重。

由於湄公河水位较以往低,因此海水进入下游河段,而且往上游挺进,吞没稻田。

湄公河三角洲的13省人口达到1700万,占全越南总人口五分之一。政府表示,这些地区正为海水渗入农地所苦。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3月表示,该地区20万户家庭严重缺水,且数目持续增加。

咸水早已入侵三角洲,但大旱致使湄公河及其支流淡水量不足,因此无法稀释海水。科学家说,盐分的危害更加严重。

国际自然保育联盟(IUCN)顾问阮有进(Nguyen Huu Thien,音译)表示,稻作危机凸显政府有必要调整其对种稻的高度依赖,并以更有赚头且实际的替代方案鼓励养虾事业。

康乃尔大学湄公河三角洲研究员高曼(Timothy Gorman)则说,许多越南农民明白咸水有助於养虾,但是他们因种稻而享有补助,所以没有转而养虾的动力。

此外,越南政府在湄公河上游兴建水坝发电,外加中国在云南省兴建水坝,也使问题更棘手。

越南当局表示,中国3月已让步,打开云南的水坝闸门,然而水量太小,无法改变越南稻作的歉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