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女王批中国官员:文化差异还是误解?

    英女王在镜头面前批评习近平去年访问英国时,中国代表团表现无礼,引起牵连大波。不过,英女王的意见,是否代表一般民众对中国人的印象?

    中国菜仍然深受食客欢迎,调查一直显示,中国菜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美食之一。

    中国游客的数量现时已成世界之冠,为不少国家带来可观收入。

    中国人与世界不同的人接触愈趋频繁,不过亦令误解频生,中国人粗鲁的印象亦挥之不去。

    移居英国多年的埃迪‧陈(Eddie Chan)在伦敦经营一间中药保健中心。他说:“他们随地吐痰的习惯是最主要的问题。”

    陈先生说:“中国人没有排队的习惯。对外国人来说,他们上公车的行为显得无礼。”

    来自广东的积克‧郑(Jack Cheng)移居英国十年。他认为,中国人对人身距离的态度,亦是造成误会的原因之一。

    郑先生说:“假如要表示你与某人亲近的话,你要尽量靠近他。不过英国人不喜欢与人分享私人空间,他们认为这样是没有礼貌的表现。”

    大声讲话

    无人知晓到底是否因为中国宾客与英女王靠得太近,才令英女王感到他们无礼。

    她可能会欣赏瑞士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不断收到有关中国游客的投诉后,瑞士一间游览铁路的公司开设专门为中国游客而设的车卡。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中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捷玉说,大家应该加深了解及体谅。她认为,不同人的行为是受到时间、成长的地方所影响,而且礼仪并不是处处一样的。

    刘捷玉举例子说:“很多中国人在工厂工作,有很多机器……所以中国人都会大声讲话,容易令人认为他们没有礼貌。”

    陈先生说,不只是英国人认为中国人无礼,中国人也会认为英国人比想象中粗鲁。不少中国人对外国人的印象从电影而来。他们认为英国人十分有礼,会向途人脱帽致意,及优雅地喝茶等。

    中国游客来到英国时,他们亦深受冲击──当他们听到英国人谈话时充斥脏言秽语,及司机们喝骂在马路上停得太久的路人时。

    另外,中国人的对话方式亦有不同。中国人讲话比较迂回、含蓄。假如他们直接被拒绝的话,他们会觉得受到侮辱。

    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接触交流,或许令大家会习惯对方的相异之处,进而调整他们的行为,减少双方误会。不过,一些中西关系专家对此抱持怀疑的态度。

    曾在北京的英国驻华大使馆工作十年的罗德·怀(Rod Wye)说:“我们不明白他们为何有这样的表现。”他认为,外国人不够了解、欣赏中国历史及中国人如何理解中国历史。

    他说:“交流越多,我们会变得更有经验。不过,误会总会出现,而这些误会总会被认为是无礼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