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3月份贸易数据好于预期,这在周三推高铜及其他工业金属的价格,不过对供应过剩的担忧仍然存在。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3月份铜的进口量同比上升39%。
当月大豆进口量同比增长36%。大豆可用作食用油的原料和猪饲料。
数据还显示,中国3月份原油进口量同比增长13%。
大宗商品由此成为中国总体进口数据中的亮点,中国3月份总体进口下降7.6%,降幅小于预期。
中国是全球最大金属进口国及第二大原油进口国。
澳新银行(ANZ Bank)分析师海因斯(Daniel Hynes)在谈到中国的金属和原油进口数据时表示,这些数据呈现了良好的趋势,会在短期内支撑价格。
不过他认为,只有基本面改善,价格才会持续走高,但目前这种情况尚未发生。他还称,宏观经济数据仍显示,工业活动增长依然乏力。
中国3月份原油进口依然高企,符合预期,得益于中国积极增加战略石油储备以及独立运营炼油厂(又名“茶壶”炼油厂)的需求持续增加。
BMI Research称,随着中国政府加快推进石油行业的市场化改革,预计未来数月将有更多“茶壶”炼油厂获得进口配额。
中国的大豆需求旺盛,部分归因于同属主要食用植物油的棕榈油价格维持高位。此外,南美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的大豆供应量增多,且售价降低,这也使得进口大豆对中国具有吸引力。
预计未来数月棕榈油价格将居高不下,这会保持进口大豆对中国的吸引力。
中国的铜进口增多归因以下几点:
首先,由于上海铜价较伦敦铜价每吨高出约100美元,贸易公司将铜出口到中国以藉助这一差价套利。澳新银行的海因斯称,生产商小幅减产导致中国铜供应暂时短缺。
此外,去年3月份的铜需求较低,原因是中国春节时间较晚。
海因斯称,最近中国铜和铁矿石等大宗商品库存的增加可能也会限制价格涨势,不过库存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消费者对于经济整体情况的信心增强。
今年迄今为止,中国钢筋价格已经上涨40%,为钢厂补充更多铁矿石库存创造了空间。最新贸易数据显示,3月中国钢材出口同比增长30%,至998万吨。
海因斯称,除了房地产和基础设施行业的实物需求外,中国铜进口可能也受到投机性交易的推动。
海因斯称,投机性交易员试图利用2月末至3月初期间出现的套利机会,当时由于中国国内暂时出现铜供应短缺,上海铜价较伦敦铜价每吨高出约100美元。
不过,分析人士持乐观态度,认为大宗商品暴跌的最差时期已经过去。
Argonaut Securities驻香港分析师Helen Lau称,第二季度宏观经济发展会对大宗商品有持续的需求。
虽然中国经济数据的好转会支撑多数大宗商品的价格,但分析人士称,实现预期中价格反弹所需的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生产商能够以多快速度减产,从而缓解从金属到原油等大宗商品供应过剩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