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新創公司的3要!

Image互聯網時代,新創公司的3要

1.需要一套新產品開發流程

一般來說,新創公司的資源不僅有限還很吃緊,因此必須要想辦法用對地方。有創業經驗的朋友都很清楚,雖然已編織了偉大的願景目標,但對於產品方向的下一步發展會是如何?卻經常是膽戰心驚,不知道會不會一腳踩空,跌入萬丈深淵。
新創產品最終要能成功上市的關鍵要素就在於,是否有一套紀律完整的新產品開發流程,對產品經理來說,能夠充分掌握流程、了解運作細節,自然有助於新產品開發的進程。

2.需要不斷地進行測試

根據哈佛商學院高級講師施卡爾.高希(Shikhar Ghosh)的研究指出,有75%類似的新創公司的產品最後都宣告失敗。因此,要想提升新創產品成功的可能性,相較過去,就要更重視消費者回饋意見、反覆調整產品設計,以期符合用戶需求。
對產品經理來說,優秀的產品能說出使用者心裡的話,所以正式推出前(如:A/B Test),最好有周密的測試過程,蒐集大家的使用回饋。新創公司可能會拿公司小、產品還不成熟或是流量小當藉口,其實如果能找3~5個使用者做深度訪談(in-depth interview),其效果也會超過A/B Test所帶來的效益。

3.需要具備商業知識

根據過去輔導新創公司的經驗,最常遇到的狀況就是—「錢燒太快」。有一部份原因很可能是真的資金短缺,但絕大部分都和創辦人(一般來說創辦人得兼具產品經理的角色)的商業知識有關,例如:對於商業策略的分析較薄弱、缺少經營數據的敏略度、對財務報表不熟悉等所致。
策略的好壞對於新創產品的成功與否,著實扮演相當關鍵的角色。過去有很多產品的失敗是因為策略出了問題(如:Htc定位高階手機市場,忽略中低階手機的佈局,讓華為、小米、中興有機可趁),身為新創產品的PM不可不慎。

多數新創公司的創辦人都是技術出身,會將重心聚焦在產品的技術核心上也是理所當然,相較之下對產品相關的經營數據就顯得無法得心應手,產品失敗的機率自然大增。

財務報表就相當於公司的外衣,外衣的美醜好壞雖然並不一定與內涵相符,但卻是第一眼印象。財務報表是公司營運狀況及經營結果的產物,公司過往可以在財務報表上明確表達,要了解一家公司的體質是否良好,閱讀財務報表是直接且迅速的方法

要讓新創產品學習商業知識的方法,就必須要讓產品經理有機會參與相關的培訓課程並適時的指派新產品專案加以磨練,如此方能培養出更全方位的產品經理。

互聯網時代下的新創公司是一種典型的快速迭代的創業模式。「產品經理、設計師、工程師」是新創公司需要具備的三種角色,也是最小的作戰單位,而產品經理的角色尤其關鍵,不僅是帶領團隊往前衝的火車頭,更是直搗黃龍的作戰指揮官。

記住!新創公司的KPI不一定用盈利來判斷,能夠黏住用戶才是最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