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过后三大评级机构实力不减反增

穆迪和另外大评级机构的利润逼近历史高位。

在上一轮金融危机中发挥了核心作用的三大评级机构自身的评级从未遭下调。

投资者在决定是否购买债券时仍会高度依赖标准普尔评级服务公司(Standard & Poor’s Ratings Services)、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Moody’s Investors Service)以及惠誉国际评级(Fitch Ratings)提供的评级信息。这三家评级机构发布了全球超过95%的债券评级,与2008年之前基本持平。

随着抓住最近一波债券发行热潮的契机以及向新的业务领域拓展,这三大评级机构的利润也逼近历史高位。

本周的一宗和解案再次显示了最大的几家评级机构的弹性,穆迪公司(Moody’s Corp.)旗下的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家退休基金达成1.3亿美元的和解协议。这项和解协议解决了评级行业最后遗留的金融危机相关重 大法律问题之一,也使得评级行业罚金与和解总额达到19亿美元,远低于美国银行业为金融危机时期的过失所付出的代价。

金融危机产生的危害本应对评级业务模式造成打击。评级机构给予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乐观评级,而后来这些证券成为不良资产,引发了广泛的损失。

国会议员和监管机构曾呼吁对评级机构的赢利方式进行重大改革。但七年过去了,该行业的业务模式仍没有改变,尽管人们担心这种模式可能存在利益冲突。目前,银行和债券发行人仍在向评级机构付费获得评级。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民主党众议员舍曼(Brad Sherman)称,评级行业的危险因素仍有2007年和2008年的80%那么多。舍曼2009年建议成立一个独立委员会向评级机构分配评级业务。该提 议被纳入2010年《多德-弗兰克法》(Dodd-Frank)金融改革议案,但从来没有被实施。

标准普尔发言人称,该公司近年来改进了评级方法,修改了分析模式并成立了一个新的全球委员会负责识别和监控风险。标准普尔是麦格劳-希尔公司(McGraw Hill Financial Inc., MHP)的子公司。穆迪对此未予置评。

行业新秀也曾多次尝试挑战三大评级机构,但都以失败告终。其中,克罗尔债券评级公司(Kroll Bond Rating Agency Inc.)试图说服投资者来为评级付费,但没有成功,最后也不得不重新采用大型评级机构所使用的旧模式。

而其他公司的尝试还没有启动就已经失败。2010年,中资评级机构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Dagong Global Credit Rating Co. 简称:大公)的资质申请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拒绝,因双方在大公评级文件的内容审查问题上存在分歧。自2012年总部位于墨西哥城的HR Ratings de Mexico SA注册成功后,迄今还没有新的评级机构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完成注册。

在业务范围扩大至收集更广泛的金融数据之后,三大评级机构对评级服务收入的依赖度有所下降。

此外,当初在美国房地产市场崩盘中起到催化剂作用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在三大评级机构总收入中所占比例也出现下滑。金融危机爆发前,评级机构约半数收入来自为涉及证券化抵押贷款或其他债券的交易提供的评级服务。现在这一比例仅接近10%。

但一些观察人士表示,现在三大评级机构的规模如此之大,以至于如果没有这些评级机构,可能会给金融市场带来巨大损失。投资者在购买固定收益证券时会参考三大评级机构给出的评级。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前财政部长安吉利德斯(Phil Angelides)称,评级行业形势或许稍有改善,但仍存在根本的结构性缺陷,事实就是如此。安吉利德斯曾任美国民主党与共和党共同组建的金融危机调查 委员会(Financial Crisis Inquiry Commission)负责人,该委员会2011年发布的报告中包含了一个有关穆迪的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