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话」方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从「对话」方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Parent Child Asian

(图源:Pixebay)

妹妹升上三年级,姐姐升上国一後的某一天,我们母女之间的对话型式就突然都改变了……

「好啊,你可以选择在床上多赖几分钟,但是我七点就会把早餐收乾净,妳就不能和我一起吃早餐了;妳也可以选择赖更久,早餐都不要吃,饿着肚子去上学;当然,你还可以选择马上跳下床,我们从早餐开始,让今天开心一整天……」然後,身为妈妈的我就会闭上嘴,等待妹妹做出她的选择,并且尊重她选择的结果,坚定的让预期中的过程和结果自然而然发生。

在这样的转变下,现在遇上两个姐妹吵架时,妈妈会分别跟两个人这麽说:

「姐姐,妳可以选择避开风头,把衣服拎到爸妈房间穿,让妹妺安静整理她的情绪,也让妳自己舒服;当然,妳也可以选择继续踩妹妹的地雷,留在房间『慢慢』把衣服穿完,让她生气,也让妳自己不开心一整天!」

然後回过头跟妹妹说:「妳可以选择假装没看到姐姐,继续调整妳自己的心情,让自己从不开心变开心;当然妳也可以选择继续大叫,让姐姐跟妳都不开心一整天,而且让邻居们知道,我们家有一只生气咆哮的小恐龙正在喷火。」然後我就会安静转身离开火爆的现场,等待她们做出选择,并且尊重她们的选择,让预期的结果自然而然发生,不介入丶不裁判丶不评断,也不一直罗嗦地念个不停,甚至强迫指挥丶处罚任何人。

转身投入亲子理财教育多年後我慢慢明白,就像医学很难分科治疗,工作很难完全分工分责一样,人生也很难只挑片面不看整体的解决问题。但那个整体是什麽呢?学习理财绝对不只是学习管理钱甚至只想着要怎麽赚更多钱而已,学习理财背後学习的是如何花钱,如何分配你手上的资源?到底要把钱用来满足当下的「消费」需求,解决当下的问题,或者是把钱用来「投资」未来的期待和机会,让未来的自己比现在的自己更好?!所有答案的背後,其实是一连串的选择取舍所形成的整体。

这些选择,是价值观的选择,也是时间和资源分配的选择,更是,当下到底要说什麽丶做什麽的选择。

所以,人生不过是一连串「选择」过程与结果的组合。每一个选择都有它的好,也有它对应要付出的代价或承受的风险。

如果我希望长大後的姐妹能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同时我的责任和教育目标,是让她们具备「让我不必再担心」的独立生存能力,那麽,她们就必须先学会如何做出对她们自己最好的「选择」,并且学会为她们自己的选择负责。我开始让姐妹们习惯选择,练习自己做选择,然後,自己为自己做出的选择-也就是取舍後的决定,负起全部的责任。(其实这样的练习必须从小铺陈,父母必须能清楚的评估和衡量,这个责任到底是谁的,同时,是不是孩子当下的能力能负起的责任。当孩子没有能力负责,就不要让孩子选择。)

这不是一个一步到位的过程,就像料理,需要时间慢慢cook,需要步骤慢慢堆叠,在我开始用这样的型式和姐妹对话前,她们已经经历过大部份选择会带来的後果,已经可以自己想像和理解妈妈在说什麽(而不是妈妈抽象的说教),同时,她们已经从小就习惯并且清楚的认知,当她们做了相对不好的选择,那些自然而然会发生的结果,或者她们必须为选择付出的代价,爸妈是不会出手相救,也不会用「人力」介入改变结果的,而这一切的好与坏,不过是她们做出自己选择後闪躲不掉的,伴随选择而来的责任,没有任何人能为他们自己做的决定负责,只有他们自己可以也不得不为自己负责。同时所有的选择和负责,都无关乎也不影响,彼此之间存在的爱。

从对话型式转换成「有意识的选择对话」後开始,妈妈就不再是一个,一直碎碎念的唠叨妈妈,而变成一个,凡事只说一次,但是说清楚讲明白,然後「顺应」姐妹的期待,真正把她们当成大人看待和对待的妈妈。这样的练习一直持续下去,相信未来的某一天,妈妈会变得更安静,连一开始不同「选择」的不同结果都不必再多说,姐妹们已经学会,自然而然的在第一时间,做出她们最好或最想要承担後果负起责任的选择。

当然,这所有的练习进程,都根植在一个深厚的基础下,那就是妈妈的情绪必须非常的平和,能够相当自在的,把情绪於当下当场事件中完全抽离,这又是另外一个长长的学习过程,而且是妈妈开启这样对话型式前,必修的课程。

(来自:未来Family  执行编辑:陈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