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杨照:尊重孩子,是百死千难的修练

著名作家杨照:尊重孩子,是百死千难的修练

Piano Keys

(图源:Pixebay)

访谈时间过了半小时,知名作家杨照的女儿才姗姗来迟,原来是记错时间。

当这位曾获全德青年音乐大赛冠军的17岁少女现身时,清丽脸庞甩着梳高的马尾,微露蛮腰的黑色紧身短上衣配厚底高筒靴。庞克青春打扮,铁定会让许多台湾家长心中警铃大作。

但杨照,穿着大垫肩旧式西装外套的老爸,一派轻松招呼女儿坐下,并对记者介绍,「嗨,这是李其叡。」(杨照本名李明骏),眼神掩不住自豪。

一瞬间让人明白,杨照访谈中所说的:「学会尊重孩子,得走过生活中种种百死千难丶day in丶day out的练习」,是怎麽一回事。

杨照是出了名的爱女儿。女儿小学毕业那年,他将累积多年的父女对话写成《我想遇见你的人生》,满纸期许丶关怀丶包容的浓情呢喃,被作家张大春形容是「明目张胆地背着老婆和另一女孩倾吐心事」。

爱她,所以给她更多选择

但这位父亲爱女儿的方式,不是替女儿规划人生,而是尊重她的选择——这是求学时老被要求要「和别人一样」的叛逆父亲,送给女儿的礼物。

「我希望给她一个机会,发挥跟别人不一样的特色丶她之所以作为『李其叡』的特色,」杨照相信,每个人都应该独一无二。

怎麽做?杨照书中有个桥段。有一次,女儿问父亲,「我们家为什麽要有那麽多玻璃?」

杨照写到,「我不想也不能去指引丶去安排妳对什麽景色丶什麽事物会有兴趣,但是我可以尽量让妳有最多的选择。」所以家中窗户多,书也多,因为书和玻璃一样,都是通往世界的窗口。

但当女儿进入国中,窗口,却被考不完的试关了起来。

李其叡是12年国教第一届「白老鼠」。升国三暑假前,老师在课堂上问,「确定不考高中音乐班的举手!」发下一张单子;「要考高中音乐班的举手!」再发下另一张。

单子是暑假辅导课程表,上面有课程和考试进度,一路排到国三模拟考。

12年国教理当「免试升学」,但那只是口号,哪个国中生不是每天反覆考试?「这一年人生,就只献给这一场考试,」李其叡问父亲,也问自己,「我要这样子吗?」

几天後,这个一句德文都不会说的15岁女孩,放下了和同学一起毕业的期待,决定负笈德国;两年後,进入钢琴名师魏乐富的母校汉诺威音乐院就读。

没标准答案考试,她交白卷

回顾在德国读高中的两年,李其叡看见许多跟台湾不一样的风景。

先说课程。上课时间从早上8点到下午2点,中间有两次半小时休息,多数学生都是放学後才吃午餐。当她告诉同学,台湾学生午餐後都必须趴在桌上午休,「你们就真的照做?」同学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

再看考试。李其叡刚到德国时的一堂政治课,老师提到一个国际危机,当场要学生写下看法和解决方案,做为随堂测验。

从没参加过「没有标准答案」考试的李其叡,根本不清楚自己的想法,无助之下,交了白卷。

相较之下,德国同学各个都像电视节目名嘴,「很爱现!」即使是不怎麽样的意见,动辄能讲好几分钟。

後来她才明白,每个人都应该要有自己的看法,课堂不是用来听单面向教导的,老师的任务只是辅助说明,让大家听懂同学的发言。

以前,杨照常笑女儿「一句讲都不成话」(台语),但两年练习下来,已能侃侃而谈。
即使是正式考试,德国和台湾相比也显得「随兴」。因为没有统一教科书,每个老师教法和考法都不相同。

比如,被认为要死背的德文课,考法却最灵活。学期中,老师先要学生读一篇18世纪剧作家作品,考题是给一段情境,要学生写下某个角色经历这段情境後,可能的内心独白,或与其他角色的对话。

因此,只要平时认真阅读丶上课时专心讨论,考前根本不需要准备。

杨照对这种考试方式很有感触,「台湾给老师很大的责任,却不给相对的权力。」

如今,李其叡是音乐学院里少数德语流利的外国学生。现在看似正确的决定,当时却是煎熬。

问问题,父亲总是第一人选

李其叡性子急丶不认输,和父亲有如一个模子印出来。偏偏刚到异乡,她无法流利用德语说出想法,常搞不清楚课堂讨论进行到哪,觉得矮人一截,动不动就对自己生闷气。

台湾同学也难理解她的苦,只觉得「好轻松,都不用考试!」殊不知对她迎面扑来的,是不逊於升学考试的压力。

「我常想,如果还留在台湾,现在会过什麽样的生活?」李其叡自问自答,「想到这里,就觉得德国那些让我不舒服的东西,都是值得的。」

去德国读书,不只开了教育的窗,也开了文化的眼。

从小,李其叡就爱缠着父亲问问题,即使进入青春期,多数孩子与父母话不投机半句多,她仍是看到什麽,就习惯转头找父亲讨论。

她看到,校园里有些精神有状况的同学,无人主动关心,因为同学们认为他「没尽到自己的责任」。在这种社会文化中,捷运上自然也不会有人让座,因为同情别人,就是视他为弱者,伤害他的自尊。

(来自:远见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