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政治局最后开会要说明什么?

北京2015-12-29 晚间,央视新闻联播头条以近15分钟的“规格”报道了中央政治局一次连续两天的重量级会议,约一个半小时后新华社刊发长达近4,000字的通稿全文。这究竟是一次什么会议?又有什么不同寻常之处呢?

其一,这次会议是在岁末接踵而来的重量级“中”字头会议后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专题民主生活会,而类似会议不仅绝少召开(一年仅限一两次),而且高调曝光的情形更是绝少。

不妨先从这一规格极高会议的来龙去脉说起。资料显示,民主生活会是中共党员在党组织内部以交流思想、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为主要形式的组织活动制度。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时渐现雏形。虽然它被视为党内民主的形式,然而并未改变毛泽东时代的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的泛滥。文革结束后,民主生活会制度建立,不过1987年邓小平等中共元老通过一个民主生活会,将时任中共总书记胡耀邦赶下台,民主生活会又成为“密室政治”的牺牲品,被污名化。当然,它又从反面佐证了民主生活会可以酝酿决断重大决定的作用。

1992年中共修订《党章》首次明确规定,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参加民主生活会。2000年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确定,由原来一年两次改为一年一次。当时中纪委、中组部文件指责,“有一些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收效不大;少数单位民主生活会制度坚持得不好。”正因为如此,事实上,各级民主生活会几乎很少提及。

十八大后,中共“复苏”了民主生活会。习近平下令在2013年下半年起掀起整风运动后,人们的确在公开报道中频繁听到各地民主生活会、专题民主生活会,甚至也曾对习近平亲自督导河北民主生活会,听取当时仍然在位的周本顺“当众检讨”,但是中央政治局层面的民主生活会却“从未”见诸公开报道。

其实,并非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未被提起,它只是被刻意地使用了另外一个含混不清的名字报道。2013年6月份,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在22至25日利用6个半天时间完成了3项议程:听取中央八项规定贯彻执行情况和对中央政治局加强作风建设征求意见情况的汇报,中央政治局成员发言、对照检查自己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情况,讨论研究加强作风建设的措施和制度。当时的报道称“中央政治局专门会议”,其实正是传说中的“中央政治局专题民主生活会”。是次会议正值中共从十八大后的“八项规定”整风到群众路线整风的过渡时期。

其二,外界关注此次专题民主生活会多聚焦于时间之长——两天,然而,这不足为奇,上文已提到2013年6月份的那次民主生活会更是长达6个半天(当然是次会议是以中央政治局专门会议名义见诸公开报道)。实际上,不寻常之处在于,此次政治局专题教育事前“有关方面做了认真准备”,甚至征求了“曾经担任中央政治局常委等职务的老同志”的意见。

十八大后,“老人干政”被视为大忌,基本退出历史舞台。但是无论是出于“敬老”传统,还是现实的需要,中共高层问计包括前任政治局常委在内的党内老人也时而有之,而被“咨询”的内容则绝对涉及重要节点的重大决定。

官方在报道2013年6月份政治局专题民主生活会时,提到“受习近平总书记委托,5月下旬、6月初,刘云山、赵乐际、栗战书、赵洪祝等中央领导同志通过多种方式,分别听取了曾经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职务的老同志的意见。”此后,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五中全会改革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同样也“征求党内老同志意见”。2014年11月习近平在北京接见全国离退休干部代表,直接披露“老同志对党中央的大政方针给予了普遍认可、高度评价,对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坚定拥护的,对改进作风、坚决惩治腐败是坚定支持的”……

此外未见公开披露的与老同志的“沟通”应不在少数。今年年底政治局专题民主生活会披露征求意见的对象覆盖了“曾任政治局常委的老同志”,可见“规格之高”,已绝非普通的惯常动作。实际上,从八项规定、群众路线,再到此次“三严三实”,这是中共十八大后三次连续掀起的整风动作。这次会议总结意味明显,是否预示运动式整风已顺利过关?

其三,首次以周永康、薄熙来、徐才厚、郭伯雄、令计划等5人并举,要求政治局委员进行党性分析、逐一对照检查,警示要管好自己的老婆孩子,难说没有“敲打”的意味。

当天,央视画面一一扫过正在进行对照检查的政治局委员,习近平现场表情较为放松,但是遣词用语却颇为耐人寻味,甚至锋芒毕露。习近平的讲话选择了五大要案主角,除令计划中央委员外,其余4人均曾为政治局委员甚至常委,位高权重,而且所涉案件牵连甚广,家族式腐败、“山头主义”挑战中央权威,不一而足。截至目前,十七届政治局中,薄熙来、徐才厚、周永康、郭伯雄4人已落马,数量之多位居历届政治局之首,必然深刻刺激高层对政治局层面的思索与警觉。

正是由此,习近平警告,一个党员的党性,不是随着党龄增长和职务提升而自然提高的,不加强修养和锤炼,党性不仅不会提高,反而会降低,甚至可能完全丧失。同时,他喊话要求政治局委员管好自己还要管好身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