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力」等同「货币」

「关注力」等同「货币」

Facebook Book

兰蒂·祖克柏(Randi Zuckerberg)──脸书创办人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的姊姊。她曾担任Facebook的行销总监,在离开Facebook的工作之後,发现有太多人需要达到科技与生活间的平衡。

於是,她分享自己的故事丶经历的困境,以及如何找到有意义的方式,把新科技融合在生活中,撰写成《玩转脸书》(Dot Complicated)一书。

以下是本书精华摘要:

在这个新的网路世界里,我们的关注力是非常珍贵的。

在行动装置和可即刻联系的时代之前,如果有人在跟你讲话,你却在对话中,突然拿起报纸看了起来,或是传讯息给以前高中同学,问他们小孩最近如何,绝对是非常失礼的行为。但是现在,多亏了智慧型手机,这种事天天发生。

工作到一半的时候,即时讯息提醒声响了;看电影的时候,口袋里的手机因为新简讯震动了起来;开车的时候有来电;去拜访奶奶的时候你还一边上Facebook。你可能同时在跟某人讲话,但在手机一响或震动之後,或是太久没响丶没震动,你的关注力就会无可避免地被拉走了。

一整天下来,感觉就像是所有事情都在争取你的关注,或是你要一直争取别人的关注。智慧型手机和社群媒体在近年来为我们的生活做了不少事,但它们也好像影响了我们真正出席任何时刻的能力。现在不论跟谁开会或碰面,即便专注力没有完全投入其中,在社交层面上好像也已经被默许了。

华盛顿大学伤害防治研究中心於二○一三年的研究指出,他们在二十个「高度危险」的十字路口所记录的一千一百零二个行人中,有将近三分之一的人,一边走路的同时,也一边在讲电话丶传简讯,或听音乐。你还记得妈妈有说,过马路要看两边吗?现在不只如此,还要交代你记得抬头才行。

同样的,你可能人在工作场合,但是却整天在检查社交网站,你就没有做到老板雇用你时要你做的事:全神贯注。(除非你是在Facebook上班,如果是这样的话,你不整天挂在Facebook上才奇怪。)即使人在现场已经不等同於你把专注力放在这里了。所以,「专注力」在现代生活中,已经比你实际所在的地点来得更重要了。事实上,专注力重要的程度,感觉上已经等同社交层面中币值的地位。当一个泛泛之交用十二封落落长的信一直吵着要跟你约一通不必要的电话会议,这个人就是在大量地消耗你的专注力储蓄值。当你可以跟朋友好好相处一段时间,不受电话或电子邮件干扰,你就是拿出了专注力投资这段友谊,并且在自己的专注力储值帐户中存入一大笔专注力。

你的专注力是有限且有高度价值的资源,你应该要把它用在你自己觉得重要的事物上,不论是朋友丶家人丶工作,或你自己都可以。
当然,人类的情绪都不是能够真的货币化计算的。妳不能跟孩子说:「没时间讲话了。你们知道妈妈的时间有多昂贵吗?」他们应该会觉得非常傻眼吧。你不能把专注力像货币一样拿去做等值交换,虽然有些人看起来不像是「值得」你花时间对待,你也不该就此忽略这些人,因为这样你就成了个混球了。

对某些人付出注意力,对其他人则否,这样做并不代表你就是瞧不起人或是狂妄自大。这只是反映了一个很实际的事实:每个人都只能对限定数量的人付出关注丶或是发展出情感。有些科学家甚至相信,一个人能跟多少人维持稳定社交关系,可能是受到天生的大脑构造所限。知名演化人类学教授罗宾·邓巴就曾提出一个理论,认为大脑能力,最多只能让我们跟大约一百五十人发展有意义的关系,这个数字现在被大家称为「邓巴数字」。不论这是不是真的,有这个认知,了解我们无法跟所有人结为朋友比较好。

人类心理中最奇怪的特点之一,就是有时候会用很奇怪的方法,帮自己的人际关系排出优先顺序,进而影响我们在关注力上的分配。想想看这件事好了:大家都觉得,欠不熟的朋友钱,最让他们感到压力。反之,对於自己身边亲近的人,或是认为之後还是会见面的人,我们反而觉得暂时欠债不还也没有太大关系。心理学家光是看还钱的速度,就可以判别这两人之间交情的本质为何。

这大概也解释了为什麽不回那些不是很熟的人的信,会让我们觉得压力很大,然後反而把亲戚写来的信一直堆在那儿没空处理。当同事或普通朋友写信来被我们忽略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在「关注力」上欠人家一笔。但如果朋友花了时间写信来,结果我们没有付出关注力,我们可能还不会觉得要马上还债,因为知道自己跟这个人很快就会有机会面对面接触了。

当我跟我弟弟马克一起在Facebook工作的时候,只要他女友普莉希拉(现在是他的太太了)一打电话来,他就一定会接。不论他当时在做什麽,马克把对她的专注力摆在所有人之前。布伦特跟我也采取差不多的做法,不论我当下多忙,只要看到手机显示来电为「布伦特」,我就会尽量想办法接电话。如果专注力是我最珍贵的资产,那当然没有其他人会比我的家人更值得我把这样的资产交付给他们了。

科技的进步拓展了人们传达及接收专注力的方法,但是当太多事情都需要我们的注意力的时候,可能就会让日子变得很难过,也影响到我们与重视的人之间的情感。

在决定我们到底要把专注力放在谁身上之前,应该要了解我们的朋友,和「加好友」之间的差别。现在可能有点想不起来了,可是朋友这个词,在过去曾经只是名词,还不是个动作。当时,朋友就是那些跟我们最亲近的人,我们会常常一起出去丶一起喝酒,互诉心事。Facebook的时代开始後,社交网络改变了一切。现在,一个「朋友」,可能是你最好的朋友,或是秘密敌人,可能是同事丶远亲丶邻居的狗,也可能是金·卡戴珊。
不同的交流管道也改变我们在专注力上的分配。如果有人手写了一张卡片给你,或寄个礼物,我们就能得到几天的时间可以处理。一通电话比起一通视讯电话,占用的专注力相对小些,因为我们可以同时进行别的事,且不需要在通话中一直整理头发。面对面谈话,谈话间还把手机关机,这是我们能表达的最高度关注了。

把每天有限的专注力想成是一种货币,可以帮助我们把该做的回应排出优先顺序。要回覆收件夹里所有信件会令人压力很大,我们想要看到收件夹显示零封信件,跟渴望看到神秘的独角兽一样,如果不把信件回完,心里就会觉得自己还有欠债没还一样。现在甚至还有一种服务,把专注力的抽象概念拿来比照金钱,去向广告信件的发送人收取大笔款项。这对科技公司来说是很大的转变。在社交网络刚开始的时候,所有平台都一直鼓励你大量跟其他人连结,好像有什麽交友数量大赛一样。但随着一切像钟摆般荡回来,现代人越来越无法消化他们的线上好友人数,开始出现了这种新兴行业,专门为宁可只跟自己比较在乎的人连结就好的人服务。比方Path,这个社群媒体就限定使用者只能有一百五十位好友,还有Couple,这个软体就只设定给情侣使用。

我们最终都应该要好好想想,哪些人对我们来说最为重要。

今年我母亲过生日的时候,我们一起去了一趟两天一夜的水疗之旅。晚餐的时候我们举杯跟彼此约定,在这忙碌的生活中,我们还是要为彼此空出时间,给予对方最高度的关注。我希望自己在未来的日子里可以一直守住这个承诺。

(本文摘自《玩转脸书》,兰蒂·祖克柏着,大田出版)

(来自:远见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