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清除杂物,第一步便是做出取舍,而要做出取舍,首先得定义何谓「杂物」。对我来说,杂物就是「让人笑不出来的东西」。例如下面几种:
一丶不喜欢的东西
二丶不想要的礼物
三丶用不上的东西
四丶待修理的东西
五丶伤感情的东西
六丶长期借放的东西
七丶琐碎的小玩意儿
八丶难缠的文件和纸张
九丶无形的杂物
十丶多馀的房子和空间
不喜欢的东西
很多人买东西不是因为百分之百喜欢,而是勉强将就,或觉得价格太低丶不买可惜。例如口袋不够深,所以买个次级品回来凑合着用;大减价时衣服比抹布便宜,所以忍不住买几件凑合着穿。正因为如此,所以用的时候不怎麽珍惜,坏了也不特别感到难过。经常使用这些和自己不相衬的东西,久而久之,品味很可能会越来越糟。
喜好的改变,也会使东西沦为杂物。原本能接受的,现在却怎麽看都不顺眼。花不溜丢的衣服穿久了,决定改走素雅风格。奢华贵气的寝具用腻了,决定改走简约路线。年纪变大後,开始觉得按摩椅远胜设计师单椅。重视健康後,开始觉得玻璃容器要比塑胶容器安全。随着人事时地物的变化,我们的偏好也会跟着调整,而不符合当下价值观的东西,自然成了过时又碍眼的玩意儿。
为了凑数而乱买的东西,也是家中杂物的乱源之一。明明不想读,但消费满八八八才能使用网路书店的折价券,於是多挑了一本原本不想买的促销书。明明不想穿,但消费满五千就能获赠可爱的咖啡杯,於是多挑了两件根本不需要的小背心。无论乱买的理由是贪小便宜还是着了赠品的道,这些额外花钱买进的东西,或多或少已经稀释了你占到的便宜。
若想避免上述情形,千万不要「买了再说」。我的做法是没事少逛街,有需求才进商店。购买时,建议以重质不重量为原则。举衣服为例,三件次级品的价格或许就能买到一件更好穿丶更耐看的高级品,犯不着退而求其次,还让它们占用三倍空间。
此外,不是真正喜欢的东西,绝对禁止为了凑数而买;因喜好改变而遭到冷落的物品,也请替它们找个新去处。在你的空间里,最好只留下能令你微笑的物品。
不想要的礼物
我家只有两个人,平日少有访客,搬进十楼中古屋前夕却收到六人份的餐具礼盒。虽然心存感激,但这套精致有馀丶实用性不足的庞然大物,长期占用流理台下柜的两个抽屉,使我每回搬家都得小心翼翼地打包运送。忍耐五年,我终於将它们捐给物资中心,从此了结一段孽缘。
有位不喝茶的朋友,曾在新居落成时收到丈人送的土黄色塑胶泡茶机。他家走冷调风格,家具家电全是黑色系的进口精品,可想而知这份礼物有多麽煞风景。但他担心长辈日後会抽查,只好勉为其难地收进橱柜。另一位朋友更惨,身为新嫁娘的她在收到不想要的礼物後,竟然以离婚收场。
什麽礼物煞气这麽强?答案是一整组不请自来的红木家具。这组公婆赠送的老派桌椅粉碎了她布置新居的梦想,其中隐含的下马威更是不言而喻。每天看见惹人厌的家具使她心头郁结,与公婆周旋时,先生又总像面对红木家具事件似的从不吭声帮腔,於是这段婚姻只撑了两年便草草结束。
不想要的礼物会造成怨念。收礼的人不开心,被嫌弃的物品本身也不开心,诚心送礼的人如果知道造成了对方的困扰,恐怕只会更不开心。与其如此,不如一开始就婉拒礼物,或在收下之後伺机处理掉,反正有收到对方的心意就好。
如果无法婉拒不想要的礼物,收下後我会想办法尽快转手。只不过,平辈送的容易解决,长辈送的却经常成为家中乱源。与长辈的应对进退得视个别情况好好拿捏,自己的爸妈好讲话,拒绝另一半的爸妈则多少让人有所顾忌。这时候,还是请身为「另一半」的那方出面缓颊或表明原则吧!
用不上的东西
很多人幻想买了运动器材就会变瘦,结果划步机丶健身车摆到生灰尘,却连一两肉也没减掉。很多人也以为买了英文教材就能跟老外哈拉,可是卡带摆到MP3时代,却连一堂课也没读过。你家里是否也有才摸几次便束诸高阁的松饼机丶剉冰机,才玩几次就失去兴趣的跳舞机丶卷发器呢?
上述物品以前我家都有,花八千元买下的太空漫步机还是其次,最让我肉痛的是价值三万二的日语教材。这套教材从一九九九年就被我塞进收纳柜,直到二○○九年才终於转手送人。会一直收着,固然是因为所费不赀,其实也是心想或许哪天可以再拿出来念一念。只不过,这些全是自欺欺人的想法。
诚如《丢弃的艺术》一书的作者辰巳渚所言,「也许哪天」是绝对不会来的。
长期闲置的杂物令我们无法活在当下,甚至掠夺了我们对生活的掌控权,替未来囤积东西,只会使你在时间丶空间上付出更多代价。
东西贵也不是藉口。既然花大钱买了却用不上,何苦再浪费空间来堆积它们,与其浪费两次,不如浪费一次就好。现在都会区的房价这麽贵,以一坪四十万来计算,如果杂物占了三坪空间,就等於浪费一百二十万买下一个自己不能住的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