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种整理技巧,一次把头脑丶时间丶环境整理好!

Image要成为整理高手,并不是直接就从生活环境开始下手,而必须先整理自己的头脑丶心灵与时间。

头脑的整理:思考更清晰

1.勤作笔记:
作笔记有助於问题的整理。无论是利用图像或文字,只要能将脑中模糊的想法或印象「具象化」,思绪就会变得更清晰;与问题相关的症结点,也能在纸上一目了然。

2.学习独处,做些「非数位化」的事:
现代人每天花很多时间坐在电脑前,但长期身陷「非1即0的世界」,很容易让脑袋僵化;因此,若能抽空做些「非数位化」的事,例如画画丶读书等,将有助於磨练个人的感性与感受力。此外,一个人走路丶旅行或写文章,这类能够在不受他人影响的情况下沉淀情绪的事情,也是澄清脑袋的好方法。

3.做好最坏的打算:
要让心情保持平静丶无论遇到任何事都能沉着应对的秘诀在於「事先预设最坏的状况」,因为预先已经设想过所有情况,并且拟妥对策,就比较不会因为未知状况导致心情焦躁不安。

时间的整理:工作有效率

4.切割一天24小时,划分思考丶作业和发想区块:
设定不同的时段做不同类型的事,可以集中使用特定脑力。

例如,将中午之前的时间设定为「思考时间」,在没有杂念的情况下规画一天的工作丶思考简报内容,或是处理悬而未决的问题;中午过後则是「作业时间」,迅速地依序完成无须动脑的工作;通勤时间丶睡觉之前或任何独处的时段,则可设定为「发想时间」,用於整理私人情绪或生活中的灵感与发想。

5.以「倒推法」安排行程:
在安排日程之前,必须先掌握「最终目标」,然後再以此目标为基准,构思在期限之前所有可能的工作流程,并且预估必须花费的时间,由「终点」往前推算每一个时间点必须做什麽,一一将预定工作填入日程规画中。

6.一心多用:
训练自己一心多用,用同样的时间完成多项相关任务,可以更有效率地完成工作。例如,在外跑业务时,同时物色公司商品展示会的会场地点。而要在同时间内完成多项任务,则表示在头脑里或心里,必须同时思考好几个课题。例如,跑业务是为了达成销售目标丶商品展示会是为了有效达成新产品的宣传效果,其他课题则可能是「寻找新客户与市场」或「调查竞争对手的状况」等。

环境的整理:不再丢三落四

7.只放要用的东西,让桌面如同「大厨的砧板」:
桌面整理「优劣」的取决标准,其实不在於桌面物品的「多寡」,而是桌上是否依照工作内容的不同,放置了需要的东西。桌面应如同「大厨的砧板」,只留下与「料理中食物」相关的食材与物品,例如重要文件或频繁使用的文具。为求整洁而使桌面空无一物,或是堆叠过多无用物品等,都是过犹不及的做法。

8.分类一目了然,以「立即取用」为准则:
把办公桌收拾乾净,但是要找东西时却找不到丶也想不起来放在哪里,则无法称之为有效的收纳。因此,在整理环境的同时,必须同步设想到,若是日後需要某样东西时,能否在最短时间内「俐落地取出」所需物品。

要达成这个目标,关键在於将收纳及建档的工作,做到一目了然。无论是档案夹上的标记,或电脑文件的整理,都必须清楚丶确实做好分类,并建构自己习惯的索引方式。

做好整理之後,务必再次确认自己能否立即取出想要的东西,只要会有时间上的浪费,就很可能不是理想的整理方式。

9.让书本杂志「站」起来:
很多人习惯让书本丶杂志「平躺」在桌上,一本本堆叠成山,每每为了找寻压在最下方的资料,就必须展开「挖掘作业」,一有不慎甚至可能造成书本山「倒塌」。若能善用书挡丶文件架,让书本丶杂志纵向站立,一字排开,一眼望去便能轻松找到需要的杂志期数或书目。

资讯的整理:「吸收」知识,而非「保存」知识
每个人每天接收的资讯量虽然庞大,却不全然是需要的资讯。为了不被泛滥的资讯淹没,在接触资讯的初期,便不能漫无目的地全盘接收,必须有意识地筛选出必要的资讯,切勿吝於舍弃。

10.站着读报丶先读标题:
站着看报纸可以训练自己在最短时间内撷取重要报导。首先必须一口气读完报纸标题,大致掌握一日大事;对於有兴趣的新闻,可在标题先做记号,待有零碎时间再详加阅读。

11.定期清理工作相关书籍杂志:
书架空间有限,个人脑容量也有限,累积过多的旧书而舍不得丢弃的心态,在坂户健司看来,不过是种心理安慰。书本最具价值之处在於知识,经过阅读丶内化後的书籍,便失去保存意义,必须定期清理。至於杂志,尤其具新闻性的报导内容,常过了时间便失去资讯价值。坂户健司建议可以留下杂志目录建档,日後若需要其中资料,再至图书馆或出版社网站调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