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中国银行间债市投资者结构单一影响流动性 市场分割催生非标投资

路透北京12月17日 – 中国西南财经大学特聘研究员许余洁周四撰文表示,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者结构单一以及投资者持有至到期的习惯,影响了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流动性和定价能力。

他并认为,从股市异常波动后交易所市场利率大幅下行的“货币堰塞湖”与“资产荒”情况看,也反映出银行间和交易所两个市场间缺少联通的合理制度安排。分割的债券市场满足不了长期资金机构投资者的需求,亦会催生非标投资需求。

文章指出,商业银行在整个银行间市场中持有的债券额度占比超过60%,其中包括持有70%以上的国债,40%左右的信用债等。这一特征导致银行间市场参与主 体的交易行为与央行货币政策保持高度一致。此外,银行持债主要目的是赚取稳定的利差,几乎不以交易为目的,也进一步影响了市场流动性。

国际成熟市场经验看,债券市场不仅仅是机构间市场,而走的是机构与个人并存的道路。如欧美发达国家居民资产配置中,债券是除了货币之外最主要的金融资产,个人投资者可以购买国债,直接投资有丰厚税收优惠的市政债以及高信用等级的公司类债券等。

文章表示,近年来,作为长期低风险投资主力的中国保险机构债券投资占比却一直处于下降状态。从两个市场数据看,保险机构债券投资占比由2008年的11%下降到今年三季度的6.5%;而保险资金资产配置中,非标占比由2013年年初的12%上升至今年的25%。

此外,银行间债券市场产品虽然券种金额大,但期限超过10年的品种较少,交易所市场虽债券期限更长,但由于市场规模限制,发债规模都很小。两个市场在期限和规模上的缺陷,都无法满足保险机构债券投资需求。

文章指出,债券市场分割带来的标准产品无法满足保险等机构的需求,也会使这些机构更多参与到非标投资中,推升了市场利率和企业融资成本,并积累了金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