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过中秋?

古人如何过中秋?

Moon Cakes(图源:Pixebay)

中国的节庆,往往遵循自然的节律;中秋节同样如此。

到了八月,秋收过了,无论丰收还是歉收,都是要祭拜各种神祗,这称为“秋报”,所以最早中秋节的起源同样是一种带有神秘色彩的类宗教活动;到了后来,这种神秘气氛才慢慢消减。

在中国,大部分地区的秋天,尤其是黄河流域,秋高气爽,能见度高,月亮又大又圆,所以赏月,进而拜月,就成了这个节日最重要的主题。因为月亮,就有了嫦娥的传说;因为此时正好桂花飘香,又有伐桂的故事;天凉了,要注意保养,又有了玉兔捣药的典故(明以后北方就因此有了兔爷);后来又了唐王游月宫的神话,等等。

说到拜月,一般只限于女性,所谓“女不祭灶,男不拜月”嘛。因为月亮在道教诸神的体系里,是被称为“太阴真君”的,所以男人拜不得。

拜月,据说先秦时代就有了,《礼记》中就有记载。要拜月,则必设香案,摆放些蔬果丶点心,刚开始,也就是随便一放,到了宋代,才有了“月饼”的称呼,这个名号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而这个时候,月饼还不一定是圆的,有方形的,有菱形的,后来才统一成圆的,月亮是圆的嘛,月饼也自然是圆的了。其实,月饼在唐代就有了它的前身,据《洛中见闻》载,唐末的时候,唐僖宗曾在中秋节当日命令御膳房用红绫将饼赏赐给新科进士。到了北宋,这种饼被称为“宫饼”,在宫廷内流行,流传到民间,俗称“小饼”和“月团”。苏轼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看来赏月丶吃月饼已成了时尚和风俗。

这说明,唐宋时期,是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重要的形成期,你看唐诗宋词里,八月十五这天,歌咏月亮以寄情思的作品不在少数。一般认为,唐朝初年,中秋节可能已成为固定的节日,到了北宋,才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

传说月饼起源于元末朱元璋以月饼传递信息,“八月十五杀鞑子”,传说只能是传说,但明代政府大力提倡中秋节则是不争的事实。所以,明清时期,中秋节的地位更加提高,成为仅次于过年的第二大节日。过节嘛,一大家子人围在一起赏月丶拜月丶赏桂丶讲民间传说,因此中国节庆的母题又出来了,那就是团圆。月亮圆圆,月饼圆圆,一家人也团团圆圆,所以,你看唐诗宋词里头,一提到八月十五,一咏诗,立马就思念起亲戚朋友故人新人什么的来了。

中国地大物博,各地因自然环境丶历史传统等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风俗和地域文化,虽各地在过中秋节的细节上有不小的差异,但以上中秋节的主题都是必须具备的。

(来自:文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