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报告显示中国环境形势严峻

北京—日益升高的海平面围困中国极为重要沿海经济区。降雨模式的剧变和冻土层的融化,给三峡大坝和西藏铁路这些巨大的基础设施成就蒙上了阴影。而在喜马拉雅边境,冰川消退导致供水日益减少,给未来数十年的国际冲突埋下了隐患。

中国政府在最新的全球气候变暖科学评估报告中,勾勒了这些严峻的景象。就在巴黎谈判召开,为气候变化制定新的国际协定之前,中国发布了这份报告。

“我们对问题的严重性有深刻的认识,”北京大学教授张海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张海滨是制作这份报告的约550位专家之一,他指出,第一次这样的评估报告是在九年前发布的。“从第一次、第二次,到第三次,气候变化对中国的负面影响越来越明显。”

最新报告由中国科学技术部发布,仅有中文版本,近日开始公开发售。

它提出,全球气候变暖从两个方面对中国产生挤压作用:环境危害和国际反应。

中国越来越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尤其是海平面上升和降雨和降雪模式的变化。然而它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国际压力,要求它减少温室气体污染。迄今为止,中国的温室气体污染远超任何其他国家,几乎是排在第二位的美国的两倍。

为了化解这些国际压力,报告在其中一个章节中呼吁,北京应该在谈判中采取更加灵活的姿态。中国既是庞大的发展中 经济体,又是最大的污染源,这种双重地位已经导致它和欧盟、美国,以及其他一些国家在谈判中发生了冲突,他们希望中国更坚定地做出承诺,其温室气体产量将 从什么时候开始下降。

“在全球气候治理问题上,新的局面不可避免,”报告说。“中国应该应对其角色和变化的不确定性。”

最近的会议将于周一在巴黎开幕。包括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内的领导人将出席开幕式。中国外交部周五表示,习近平将重申中国长期以来的态度,即它仍是一个贫穷的发展中国家,也就是说它不应该承担适用于富裕国家的温室气体减排限额义务。但新报告的其中一个章节表示,中国将不得不适应新的要求。

“所有国家都要参与减排,主要发展中国家要承担起更大的减排责任,这一趋势不可避免,”报告说。“中国必须做好全面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