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行业依旧寒冬凛冽。甚至“心忧炭贱愿天寒”对于现在的行情也不甚管用,截至10月末,全国重点电厂存煤7424万吨,可用28天,同时全社会存煤已持续46个月超过3亿吨。天虽越发寒冷,寄希望于下游用煤企业扩大需求的煤炭行业依旧没有明显起色。
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煤炭电商平台的崛起,在“互联网+”浪潮下,五花八门的煤炭交易平台应运而生。
日前,由中国林业集团和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牵头成立的华东煤炭矿业交易服务中心在江苏如皋揭牌。同时,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在中林如皋港落地 建立下游交收库。据悉,太原煤炭中心年交易量超过7500亿元人民币,此举意味着将其交收和客户服务从山西前置到了华东核心区域和长江煤炭矿石枢纽港。
“互联网+”大潮下的煤炭电商
11月24日,国家发改委发布2015年1-10月煤炭行业数据,整体下行。1~10月全国煤炭产量30.45亿吨,同比下降3.6%。铁路煤炭发运16.6亿吨,同比下降13.2%。进口煤炭1.7亿吨,下降29.9%;出口454万吨,下降6.5%。
煤炭行业的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传统能源行业如何寻求转型已经成为产业链上每一环的头号议题。而煤炭行业转型路径之一是搭上时下最热的“互联网+”浪潮。
煤炭行业市场化程度偏低、相对扁平的销售结构、产品非标准化和不易存储等特点,使得煤炭B2B电商起步落后于钢铁和化工等其他大宗商品行业。但市场格局未定,发展空间广阔。
近几年来,煤炭电商开始不断涌现,有大型煤炭企业自主开发的网上商城,如神华、中煤等企业借此拓宽销煤渠道;有地方政府主导的区域性交易中心,上述太原煤炭交易中心为代表之一;还有第三方煤炭在线交易平台以及港口设立的电商平台,如秦皇岛等国有港口物流交易中心。
据中投顾问咨询顾问崔瑜介绍,目前电商平台中发展较好的有东北亚煤炭交易中心。据此前媒体报道,2014年东煤交易的煤炭月度成交量在100万吨左右,2015年这个数字达到了四五百万吨,预计全年达五六千万吨,成交金额在200亿元左右。
其他活跃在市场上的平台,截至11月25日,三月上线的易煤网累计成交量约3700万吨;六月上线的找煤网成交总数约为266万吨。
太原煤炭交易中心主任曲剑午表示,刚刚成立的华东煤炭交易中心,意在采用“海进江”模式,“所有的海港都可以对接江的码头。现在秦皇岛港的量比较大,也有一部分来自曹妃甸和唐山港。下水之后,由如皋港倒小船,沿长江而上,以供应沿江企业的用煤需求。”
曲剑午介绍,通过“海进江”联合运输的物流成本与单纯陆路物流成本“差距大概在五十块钱”。
前景和困境
煤炭行业从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煤炭进入直销时代。直接对接买卖双方的煤炭电商平台在迅猛发展的背后,亦暗含着诸多不稳定因素和发展障碍。
由于煤炭电商的发展本身蕴含着对自身行业不景气的不自信,寻求发展契机时不免浮躁和迫切。崔瑜表示,“因为大的煤炭行业背景不景气,对煤炭电商产生一定影响,为了销量数字更好看,煤炭电商存在刷数据刷交易量的情况。”
对于煤炭电商来说,另一大发展的困境在于煤炭为非标准化产品,如何验证煤炭质量也是阻碍其发展的瓶颈。
如今的市场煤炭消费总量和用煤企业均趋于稳定,煤炭作为大型传统能源行业,供应链模式企业相对保守,对互联网销售模式接受程度如何,还待更进一步检验。在这样的情势下,如何创新商业模式、提高服务质量,留住市场和客户资源,也是考验煤炭电商长远发展的关键所在。
以华东煤炭矿业交易服务中心为例,在其成立仪式上,200余家华东地区贸易商和终端用户与交易中心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达成矿、港、平台多方战略合作协议,签约煤炭总量达6000万吨/年。
会上,中煤华中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蒋秀杰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随着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的实施,用煤需求还会进一步扩大,对这一平台的前景非常看好”。至于会不会跟平台签约,还需进一步观察。
另外,为支持煤炭“海进江”产运需战略合作,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分行、中国民生银行交通金融事业部、福建海峡银行、广州发展银行南通分行共授信120亿元人民币,重点支持中林金海岸港口控股集团加快港口建设和港口煤炭矿石物流贸易业务。
煤炭电商一方面与贸易商及次终端交易,收取中间交易费用;另一方面煤炭电商与银行合作,为贸易商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满足贸易商融资需求,从中 赚取利润。在其营利模式背后,还存在着诸多灰色地带,在多方力量进入角逐的同时,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形成逐渐透明和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还需要很长时间的碰 撞和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