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厂商倒闭潮 官员:优胜劣汰

东莞官员近年东莞不少工厂倒闭,传出至少有4000家企业关闭,为2008年後东莞的第二波「工厂倒闭潮」。东莞市长袁宝成表示,企业倒闭是属於市场经济中的优胜劣汰,不代表遭遇危机。

新京报今天报导,东莞近期流传,近一年以来当地至少有4000家企业关闭,当中最多的是以电子业为首的生产制造业,有媒体称之为东莞第二波「倒闭潮」。

有经历过倒闭潮的手机萤幕厂商表示,「其实做到後来已经没有意思,工厂利润3年间减少了9成。3年前生产100万件货能赚(人民币)200万元,现在生产1000万件才赚200万元」。

报导说,从2012年开始,手机萤幕的利润愈来愈低,厂家纷纷压价销售,形成恶性循环。

倒闭外,部分东莞企业转而内移或外移,到大陆内陆城市,或到越南丶印度,甚至非洲,东莞一间鞋厂的负责人说,非洲有低廉的人力成本丶宽松的政策门槛,十分适合企业成长,他已经打算到非洲去寻找「第二个东莞」。

部分厂商转向大陆其他省市,报导引述一名厂商表示,现在深圳丶东莞有的政策,许多省市也有,甚至更多;东莞丶深圳一个工人工资最低不能少於3000元,但在其他城市,1000多元就能招到一名工人,「东莞还有什麽吸引我?」

东莞市长袁宝成曾公开表示,近期外界关注的倒闭企业大都是智慧型手机或其生产手机零件的生产商,这属於市场经济中优胜劣汰,并不能说明制造业整体遭遇了危机。

他说,东莞外资企业虽有倒闭和迁移的情况,但新增外资企业和项目也在不断增加,东莞经济发展处於一个稳定成长的情况。对於东莞市的经济增速问题,袁宝成定调为「东莞经济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