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都是哲学家
我们小时候大都做过一些“不切实际”的梦,只是能够记得的却寥寥无几。可是,谁的童年不天真?谁的童年不无知?即使是天才的第一声啼哭也充满着对这个世界无知的恐惧。童年的时光与我们渐行渐远。可是,远去的总是最美好的。于是,我们只能在别人的童年里回味,咀嚼,然后,怀念,沉寂。原来,这就是童年。
每一次和小外甥呆在一起,他总是会问我很多的问题。我在想,我当年也是否这样不知节制地问别人问题,对于那些自己的都不知道的事情,只能通过他们看到当年的自己大概也是如此。渐渐地我有一种感觉,小孩子都是哲学家。
其实,他们也是想通过不断的发问来丰富他们对这个陌生世界的认知,从而,来建立他们自己观念里的的世界体系。就像我们通过他们来理解我们的童年一样,我们同样也是通过理解他们而丰富我们自己对世界的认知体系。这大概就是人的传承吧。很多事情我们都无法自己参与,例如我们的出生,于是我们只能看到别人出生,才知道自己大概也是这样来到人间的。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哲学产生于惊讶与闲暇。而小孩子有毫无节制的惊讶和无可置疑的闲暇,这就是他们天生的优势,因而,他们才应该是天生的哲学家。正是他们让我们明白了我们存在的意义,以及告诉我们最原始,最美好的生存状态是什么样的,答案很明确,就应该是小孩子那样的存在与生活。
他们不断的发问,他们甚至还会以他们的认知与我们辩论。他们从来不会为自己的无知而感到羞愧,因而他们对于自己的无知从来都不会遮遮掩掩。就像苏格拉底一样,他最大的智慧就在于明白自己的无知,而我们却认为他是最有智慧的人,因而,从苏格拉底的意义上讲,小孩子就应当是最有智慧的人,因为他不仅明白自己“不知道什么”,而且会立刻通过发问来扩大他“知道什么”的范围。他们还拥有足够的闲暇,因而,他们是人类中天生的贵族。就像《当幸福来敲门》中的那一个小孩,即使每天都与父亲奔波于艰难地生计中,但是,这些艰难从来都没有消磨他发问的欲望,或许也正是那个小孩支撑着主人公走向成功之路。因而,在某种意义上,小孩子是我们的老师,是我们的精神领袖。是他们启示我们如何审视我们的生活,是他们告诉我们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本源性的生活。他们是哲学家,他们是人类的导师。
可是,越是长大,问题依旧那么多,我们却失去了发问的勇气。我们害怕别人看到我们的无知。我们总是安慰自己,我们只是知道我们不该知道的而已。或许是因为我们少了闲暇,因而,也就失去了惊讶。于是,我可能成为了那一个看哲学的人,学哲学的人,或者与哲学无关的人,却永远失去了成为哲学里的那一个人。
前些年,读过周国平的《妞妞》,记录了他女儿从生到死的短暂的生命历程。我总觉得那是一段残忍的文字,写这样的文字,对于一位父亲来说是需要勇气。妞妞是不幸,幸运的是,她还是孩子,她就像天使一般,因为,在她眼中的世界,是温柔的,纯净的,哲理的存在。妞妞的一生就是一部有关生命的哲学,生与死在他的眼里是那样的通透和深刻。孩子是哲学家,也只有他们可以这样完美的丶纯净的表达哲学。
前几天,我又在图书馆看到周国平的另一本《宝贝,宝贝》,也是写自己的女儿的,是对自己女儿日常生活的记录,童真童趣,让感觉到:孩子,不仅是哲学家,也是诗人,他们的语言充满的了魅力,他们用仅有的文字所组合的的句子就可以表达哲学式的思考与发问,就可以表达一种诗意。
相反,我们大人的世界却显得很贫乏了。我有时候在想,如果没有孩子,我们的世界该会缺乏多少深刻,多少诗意,多少乐趣呢?
(来自:博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