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号:「张小泉」剪刀
(网路图片)
张小泉,安徽黟县人,从小随父学制剪刀手艺。其父张思家有一手精制剪刀的好手艺,后与子在黟县开设张大隆剪刀铺,自产自销「张大隆」剪刀,因剪刀钢火好,耐久用,深得好评。
明末清初战争频繁,张小泉迫于生计,于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带子张近高来杭,在当时繁华的吴山山脚下大井巷搭棚砌灶锻打剪刀,招牌仍为「张大隆」,成为杭州张小泉剪刀店的祖店。
由于张小泉制作剪刀手艺为家传,又采用制龙泉剑的优质钢锻打,经过精心制作,打出来的剪子锋利丶轻巧丶耐用,且式样丶品种丶规格也加以改进,生意逐渐兴旺起来,销路也越来越广。
但是虽说生意兴隆,却招致同行的冒名仿制,张小泉为区别假冒同名的剪刀,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势,便将原店名改为「张小泉」。张小泉去世后,其子张近高继承父业,为保护本身利益,在「张小泉」名字下加上「近记」两字,视为正宗。乾隆年间,张小泉近记剪刀已被列为贡品。
关于张小泉剪刀,民间还流传着一段传说。那是张小泉来杭不久,一天,大井巷内的那口「钱塘第一井」的井水变黑了,且腥臭无比。
此井是大井巷一带百来户居民的生活水源,见此情景议论纷纷,其中一老者说,此井通钱塘江,江里有两条成精的雌雄蛇精,每十年要来此产卵,今年正好是十年,要想此井永清除非除去两蛇。
这话传到张小泉耳里,心想我张小泉异地来杭谋生,邻里们待己不错,于是他仗着自己水性好,拿了一把打铁的大锤,准备下井杀蛇,在众邻里用雄黄酒给张小泉沐浴后,他手持大铁锤跳入井中,潜入井底,见两蛇正缠在一起,不等两蛇反应过来,抡锤打将过去,正好打在两蛇的「七寸」处,竟把两蛇的脖颈砸得扇扁的粘在一起。
除去了两条蛇精,井水立刻变清了。张小泉是个有心思的人,见蛇尾弯曲,便悟出了个想法,他模仿弯曲的蛇尾,打造了一把弯柄的剪刀,果然这弯柄剪刀要比直柄剪刀使用起来更加得心应手。从此以后,张小泉的剪刀都改成了弯曲柄。
张小泉剪丶刀有近百种,如裁衣剪丶绣花剪丶旅行剪丶花齿剪丶修花剪及各样刀具,其选料讲究,镶钢均匀,磨工精细,锋利异常,式样精美丶经久耐用而驰名海内外。@*
(来自:文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