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什麽以及应该要什麽

想要什么以及应该要什么

Coins

(图源:Flickr)

我们不会羞於承认,希望投资能让自己过舒适的退休生活,养育子女,或者捐给属意的公益慈善机构。但我们却不好意思表示,希望从投资得到某些东西,例如身分地位。我们可能想让别人知道自己有投资避险基金,因为避险基金是有钱人的投资,象徵着一种身分地位。但是这样高声炫耀,就像大剌剌展示古驰(G u c c i)包的超大标志,得不到身分地位的肯定,反而令人难堪。

我们也很难承认想要什麽,因为「想要」的经常和「应该要」的相冲突。想要的声音说:「我想要这辆红色新跑车」,应该的声音却说:「你应该买二手车,省下的差价存进退休户头」。别人给的投资建议,总是充满「应该」:存更多钱丶少花钱丶分散投资丶买进抱牢。「想要」是欲望,「应该要」则是理智。想要强调的是投资的表现和情感利益,应该要强调的是实利利益。想要经常驱使我们做出愚蠢的投资选择,应该要却大多把我们推向聪明的选择。

当我们的理智薄弱,心思超载,「想要」的感官声音会特别高昂,「应该要」的理智声音则特别静默。两者之间的冲突,在我们想要吃巧克力蛋糕,和应该吃水果沙拉的选择间,显露无遗。

在某个实验中,受测者被一一带进房间,部分受测者被要求记住两位数,一个不致於让心思超载的数字;其他受测者则被要求记住七位数,一个可能让心思超载的数字。接着,每个人走到另一个房间,并在行进间选择巧克力蛋糕或者水果沙拉。结果发现,必须记住七位数而导致心思超载的人,较有可能听从感官的声音,选择巧克力蛋糕。

1990年代末,达康公司(Dot-com)的股票提高了它们的感官声音,就像网际网路泡沫时期的巧克力蛋糕。有些原本名字像水果沙拉的公司,纷纷改叫巧克力蛋糕。电脑读写公司(Computer Literacy,  Inc.)改名为肥脑网(FatBrain.com)。改了新名字的公司,股价一飞冲天,因为投资人抢着要,就像他们抢食巧克力蛋糕那样。

纵容自己丶冲动支出,以及缺乏自制,是人之常情。它证明了高筑的债台中,诱惑人的「想要」声音和证据。

但是我们在抑制放纵和强化自制这两方面,都有点矫枉过正。挥霍无度的人少点纵容丶吝啬小气的人多点纵容比较好。理智的声音会鼓励小气财神找一家好餐厅,掏钱吃顿美味的晚餐。他们当然吃得起,也无损退休生活。不过,感官的声音会劝阻守财奴不要享受,把心思游移到餐厅帐单带来的痛苦上。几年後,挥霍无度的人会懊恼当初的过度纵容和不够自制,小气鬼则会懊悔不够放纵和过度自制。有位财务顾问便跟我提起某位住破房子丶不给家人必需品的小气客户,死後却留给他们三百万美元的故事。

(来自:心光网  摘自/為什麼你無法致富/天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