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TPP-对中国的影响很大么?

事件:美国贸易代表迈克尔·弗罗曼10月5日宣布,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12个国家成功结束“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谈判,达成TPP贸易协定。  TPP是个什么东东?是不是洪水猛兽要来了,是美国起草的禁止中国入内的俱乐部?中国外贸面临全面孤立,中国经济面临全面打击?每逢大事有静气,我们仔细分析了TPP的来龙去脉和对中国的影响,结论是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但绝非崩溃!

以下是我们的点评:

1)区域自贸区崛起,贸易格局多足鼎立。

10月5日美国等12国就TPP协定达成基本协议,目标是全面削减关税(零关税),扩大服务业贸易开放,为投资者提供全面保障。TPP的全称是 “跨太平洋经济伙伴关系”,与之类似的还有RCEP(区域全面伙伴关系)以及TTIP(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协议)等,代表着区域自由贸易正在成为新潮流,与陷入停滞的世界贸易组织WTO形成多足鼎立的格局。

2)开放服务业贸易,冲击货物贸易体系。

服务业是美国的核心竞争力。发达经济体普遍以服务业为主,例如美国GDP的80%属于服务业,其14年服务业顺差超过2000亿美元,货物贸易逆差超过7000亿美元。因而相比于发展货物贸易,美国更倾向于发展服务业贸易。

WTO对货物贸易有利,对服务贸易有心无力。但传统的WTO的主要成果是GATT《关贸总协定》,目标是规范和降低国际货物贸易的壁垒,而且成果显著。但WTO的GATS《服务贸易总协定》并没有把服务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作为成员方的一般性义务,而以正面清单(positive approach)为主,需要对“服务贸易减让表”上的内容逐个谈判,由于发达成员与发展中成员的利益分歧,在2001年多哈回合谈判没有达成一致意见而陷入僵局。

TPP采用负面清单,追求服务业全面开放。而美国主导的TPP除了继续追求货物贸易的零关税以外,其一大特色在于追求服务市场的全面开放,主张用负面清单(negative approach)的方式来确定各成员服务业的市场准入,也就是除了规定不开放的领域以外,其余领域的外资一律享受国民待遇,比正面清单的要求高得多。

服务业开放涉及国家安全,中国暂难全面实施。而在服务业开放中,重点在于两大领域,一是金融服务,二是电信服务,要求减少这两大领域的准入限制,允许外资独资控股。但对中国而言,无论是金融还是电信等服务业的开放,都会使得国家安全致于风险之下。尤其是本轮股灾和汇率贬值过程中,显示的移动互联网和金融创新带来的即是机会也是风险,因而未来即便是开放,也应是权衡利弊、循序渐进的过程。

货物贸易面临冲击,中国外贸面临挑战。目前TPP包含了全球第一和第三大经济体,涵盖了全球40%左右GDP,包含了中国的第二和第五大贸易伙伴。而中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高达42%,其中出口依存度达到23%。如果中国不加入TPP,则货物贸易将面临高关税等贸易壁垒,对出口乃至经济形成冲击。

3)竞争中性规则,保护环境和劳工。

TPP的另一大创新在于严格的竞争中立政策,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国有企业条款”。其实质是国有企业或政府商业行为的“公司化”,要求对国有企业的优势地位进行限制,包括强化反垄断法,不得对国有企业进行不当支持等。而中国以国有经济为主体,很多国企的竞争力来自于垄断和政府支持,因而在TPP的规则下其生存将面临着重大考验。

保护环境和劳工,增加生产成本削弱竞争力。此外,TPP力图将环境和劳工要素纳入贸易成本,对社会发展而言有进步意义,但对于处于发展阶段而言的发展中国家,其廉价劳动力和低环保成本的优势将不复存在。

4)TPP正式生效尚需时日,中国仍有喘息之机。

TPP目前只是达成基本协议,而正式生效尚需等待各国议会批准。但由于TPP争议众多,在缔约国内部就充满了争议。比如美国民主党就担心TPP 消除贸易壁垒后会导致美国就业机会的流失,同时也担心在ISDS(投资者-国家争端解决机制)下美国主权会受损。而日本对于农产品的保护也是绝对的禁区。

5)中国贸易比较优势仍在,TPP对中国冲击有限。

在WTO体系下,发达国家关税税率普遍较低、发展中国家较高。TPP的成立并不意味着WTO的废止,而是多足鼎立。根据WTO的原则,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的进口关税平均税率,发达国家普遍较低,为5%左右,而发展中国家平均较高,为15%左右。例如按照2011年数据,日本的平均关税税率为 5.3%,欧盟的平均税率为5.2%,美国为3.5%,印度2010年的最惠国简单平均实施税率为12.6%,中国2010年关税总水平大约为9.8%,在发展中国家中处于最低位水平。

我国外贸以发达国家为主,货物贸易受TPP冲击有限。而中国的对外贸易以发达经济体为主,我国的前五大贸易伙伴中有四个是发达经济体,包括美国、欧盟、香港和日本,意味着即便中国不加入TPP,其对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货物贸易出口也仅是比加入TPP多了5%左右的关税税率,整体影响有限。事实上,虽然中国的出口在15年出现了负增长,但中国对美国、欧盟的出口占其进口的比重依然保持在历史高位、并未下降,说明中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依然强劲。

学界已有定量测算,负面影响存在但有限。在彭支伟和张伯伟2013年发表的《TPP和亚太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及中国的对策》一文中,运用CGE模型,测算出不加入TPP,将对中国的实际GDP带来-0.14%的影响。

6)构建以“中国+X”的FTA网络,积极加入区域自贸区,突破TPP的壁垒。

中国已签署14个自贸协定。TPP的规则只适用于缔约国内部,而不适用于对外,各类双边或者多边自贸协定并非非此即彼的关系。因而我们可以以自己为中心,建立多重双边自贸区的辐条,目前我国已与东盟、韩国、新加坡、巴基斯坦、澳大利亚、新西兰、智利、秘鲁、哥斯达黎加、冰岛和瑞士等签署自贸协定,其中与TPP中的12国有着高度的重合。

仍在进行多个自贸谈判。与此同时,如果能够加快和美国的BIT(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包括推进从2012年启动的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甚至积极加入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包括东盟10国和与其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的中日韩等国)等区域自贸区,就能进一步突破TPP的壁垒,拓展我国自由贸易的空间。

7)TPP并非要全面封锁中国,而是增加美国的竞争优势,中美自贸区非不可能。

在国际政治中,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中国是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出口市场,健康的中国经济也符合美国的发展利益,近期美国就业数据的不佳也是因为一些与国际贸易有关的领域受到了冲击。这意味着美国建立各种贸易规则的目的是增加其自身的优势,但并非是要彻底打击中国的经济。而8 月份人民币贬值引发了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也意味着中国经济的低迷对全球包括美国都没有好处。

作为全球最大的两大经济体,中美合作才能共赢,长远看中美自贸区也非不可能。而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份访美获得丰硕成果,在国际与地区事务、应对全球性挑战等方面达成重要共识,夯实了两国关系未来发展的基础。中美双方同意强力推进中美投资协定(BIT)谈判,以达成一项互利共赢的高水平投资协定。而BIT如果进展顺利,就可以逐渐过渡到投资和贸易谈判(BITT),并最终有望实现FTA。而只要最终中美能实现FTA,那么所有的区域贸易限制都是浮云。

8)从WTO到TPP,从制造业立国到服务业开放、国企改革,是挑战也是机遇!

回首加入WTO,制造业杀出重围。当年在加入WTO之前,由于在工业领域面临持续的关税减免,对国内制造业的发展也一度产生了极大的担心。比如汽车产业在1999年时的进口关税税率高达80%-100%,而按照WTO的要求到2006年需要降低至25%,市场担心国内汽车也会遭受毁灭性打击。但结果国内汽车业非但没有萎缩,反而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长城汽车等一大批自主品牌脱颖而出。而我国的制造业也在全球竞争中胜出,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的老大。

积极备战TPP,爱拼才会赢,推动国内服务业和国企的改革开放,提高经济增长潜力。如果我们能够按照TPP的游戏规则来积极改变,加入TPP也并非不可能。因而TPP协定对我们而言虽然是重大挑战,但也意味着巨大的机会,因为国企改革和服务业开放都是目前改革的硬骨头,我国国有资产体量庞大,而利润率普遍低于同类的民营企业,这意味着国企改革如果成功,将极大提高中国经济的生产效率。而在服务业领域,无论是出国游的高增、学区房的高价、还是电影票房的新高等,都意味着服务业存在着巨大的需求,但是有效供给不足,如果能够放开服务业供给,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有望显著提升。所以说TPP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但绝非崩溃!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TPP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但绝非崩溃!

(本文作者系海通证券宏观团队姜超、顾潇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