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2年底中共十八大习近平上台执政起,已开始组建自己的执政班底。以前国家主席江泽民为首的上海帮、前国家主席胡锦涛为首的团派日渐式微之际,经过近3年佈局,习近平团队已然成形。一批获习近平信任的官员大举上位,他们或是习近平的旧识、同乡、同学,要么是他的旧部下属,显示习选人用人与其个人经历有极大关联。有学者认为,习接班的过渡期较短,令他在人事佈局方面可选择范围较窄,而这种用人格局,可能会造成一个封闭的决策系统。
历次外访 栗战书王沪宁不离左右 访美期间,中央办公厅主任栗战书和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沪宁两人几乎不离左右,其实习近平历次外访,两人都是习的左膀右臂。而中央财办主任刘鹤,也被视为习的头号财经智囊。
尽管如此,他们与习的亲密程度仍有不同,65岁的栗战书早在30多年前即与习相识。1982至1985年,习近平在河北正定县任县委副书记、书记期间,在正定东面的无极县,县委书记正是栗战书。两县同属石家庄地区,习、栗两人因此结识。据悉,当时两人常在一起喝酒,栗颇受习欣赏。习调往福建厦门后,两人一直保持联系。一般相信,在中共十九大上,栗应会更上层楼,晋身政治局常委。
至于60岁的王沪宁和63岁的刘鹤,曾经辅佐过江泽民、胡锦涛,内地着名历史学家章立凡认为,「这是习近平用人实用主义的一面。用他们主要是『有用』,但要说有多大的信任,我觉得信任度应该很小」。
曾「大被同眠」 王岐山深得习信任 习近平的班底中,与栗战书一样的「50后」同龄人不少,这些人要么属「红二代」密友,要么是有同样知青背景的同窗、同学、同乡。如大习近平5岁的中纪委书记王岐山,是中共元老姚依林的女婿,也属「太子党」、「红二代」之列,「文革」中两人都是在陕西下放的知青,习一次从北京返回延川,因路途遥远,先到王岐山处借宿一夜,两人就合盖一牀棉被。 正是由于王岐山得到习的高度信任,才能在近3年的反贪腐运动中得心应手,既剷除腐败,又为习的组班清除障碍。因此,有预测十九大王岐山如果不连任的话,接掌中纪委的很可能是栗战书。
64岁的解放军总装备部长张又侠,其父张宗逊是中共开国上将,与习近平父亲习仲勋既属陕西同乡,又曾在西北野战军搭档。习、张两家是故交。所以一直有消息称张又侠未来会是中央军委副主席的热门人选之一。 除红二代、旧识外,习对曾任职的福建、浙江、上海干部较为青睐,因此这三地干部分别被称为闽江旧部、之江新军以及浦江旧部,此外,对于出身家乡及下放地陕西、母亲家乡兼政治发迹地河北的官员,也较受重视。 目前习近平的人事佈局已基本覆盖各个领域,中枢除栗战书外,还有他在上海时旧部丁薛祥任习办主任、河北籍的中央警卫局长王少军、从浙江起跟随的贴身秘书钟绍军任中央军委办公厅副主任。
组织系统,有习大学时的同窗兼室友陈希任中组部常务副部长,过去的文胆何毅亭任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宣传系统有之江新军黄坤明任中宣部常务副部长,财经方面,除继承江、胡的智囊刘鹤外,还有曾是福建旧下属国家发改委副主任何立峰、来自浙江的中财办副主任舒国增。中纪委方面,则有上海时旧部杨晓渡任副书记。
在安全领域,则有来自浙江的以前福建旧部蔡奇任中央国安委办公室副主任蔡奇,来自福建厦门的北京市公安局长王小洪。
章立凡:习疑人不用 安全感不高
章立凡对本报指出,习近平只用自己了解的人,「他疑人不用,说明他的安全感不是很高」,但这种用人方式,也为以后的权力交替埋下隐患。
章立凡分析,十八大后,习近平在反腐的同时大力组建自己的掌权班底,「他当『储君』的时间很短,接任后,人事方面属于劣势。」章分析说,「毛泽东用人很高超,他可以驾驭在各派之上;邓小平基本倚重亲信,江泽民时代则用利益收买。」章立凡分析,习近平接班后,原本是上海帮、团派和太子党三足鼎立的政治格局,现在则几乎变成了「习家军」和团派之间的权力争夺,「以前是三国演义可以维持平衡,现在是楚汉相争,其结果必然是一方试图一统江湖。」
「这种人事佈局,跟未来的中共十九大有关系。」章立凡称,但习家军能否削弱团派现在的班底格局,要看后续的人事调整,「我看他们(习家军)的时间还是不够」。
章立凡认为,十八大后的人事佈局,恐怕会造成偏听偏信的后果,「在决策上,用他认识的人,别的意见都听不进去……这种用人方式,造成了一个封闭的决策系统,这是习近平用人的短板。」
专家:时间不足 班子十九大才成熟 不过,亦有专家认为,习近平由于接班过渡时间不长,从2007年十七大上调中央当「储君」,到2012年接班才不过5年时间,难在短期内形成自己的班底,真正的习家军成形,要到2017年十九大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