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管票价了,电影院真正赚钱的是这个!

Image爆米花进入电影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美国在1929年所发生的经济大萧条。当时,电影院老板为了度过危机,绞尽脑汁另辟财源。有人发现,观众来看电影之前,都会在影城附近的熟食店或小餐馆买些点心。电影院业者脑筋动得快,开始在收银台前卖起糖果和饮料,结果大受好评。
在这些点心当中,爆米花堪称「利润魔术师」。它不仅制作简单,而且比起售价,成本显得微不足道,利润高达90%!

一桶爆米花,让美国成为全球玉米产量最大国
许多电影院经营者相继以爆米花为中心,开创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他们买进大量玉米作为爆米花原料,还有人直接转投资农产品加工业,或是研发更有效率的自动爆米花机。

结果,1934~1940年间,美国中西部的玉米产业的产量成长了20倍,美国还成为生产玉米的最大国家,至今仍是世界第一。

这股由爆米花所掀起的风暴,还扩及到政治圈。玉米产业在美国国会的游说集团势力愈来愈大,最後,玉米开始以「玉米糖浆」的型态蔓延到各种食品。从1970年代开始,饼乾丶面包丶番茄酱丶优格丶可乐,到处都可以看见「高果糖玉米糖浆」的踪迹(没错,就是许多包装饮料经常会看到的成分)。

「爆米花」经济学=「暴利」经济学
玉米产业的业者发现,汽车电影院丶影城这些地方的市场潜力依旧惊人,因而开始寻求更密切的合作。

曾几何时,看电影不来点爆米花,「好像就少了点什麽」。电影院贩售爆米花的柜台愈来愈大丶每份爆米花的容量也愈来愈多,套餐组合和口味不断推陈出新,帮助玉米业迅速消耗产品;与此同时,爆米花广告的结尾也会顺便帮电影院宣传。

对於电影院业者来说,门票收入占比愈来愈减少,爆米花收入却愈来愈可观。由於电影院收入主要分成「票房」和「非电影票商品」,但是票房收入必须扣除分帐比例丶税收丶放映成本等等,利润不到40%,反而是周边商品,例如爆米花,是电影院业者可以完全留下的利润。

为了获得更多利润,影城业者还增加动作片放映比例,因为统计显示,「动作片会让观众买更多爆米花」。不得不说,「爆米花经济」可能还间接助长了动作片市场。

电影院业者自营爆米花生意,已经不稀奇。据《新华网》报导,连续5年登上中国院线榜首的万达院线2013年收入31.6亿元人民币,其中有3.9亿元的利润来自爆米花,光是这小小一桶,收入就可以占卖品总收入的72%丶院线总收入的9.5%。

爆米花的平均利润是60%至80%,最高甚至可达9成,远远超过电影票。单从利润角度来看,一堆堆爆米花可说是影城业者最重视的「金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