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别人更卖力,却可能越不容易成功,用对的方法才能走捷径

Image不论我们喜爱或讨厌我们的工作,多数人每天的工作量已经达到难以负荷的程度。每天展开工作时,我们担心如何才能完成今天所有的工作丶可能会令谁失望,或是得「再次」牺牲哪些重要的工作,才能够继续熬过这一日。

一边喝着当日的第一杯咖啡时,我们手上忙着使用各种装置查看电子邮件信箱,看看是否有人在我们的待办清单上新增一件事项。看完了一封又一封的电子邮件之後,压力也不断上升。每封信都内含了一项无法立刻处理好的要求,所以我们便把这些信标示为「未读」,留在信箱「稍後」处理。我们把这些信加到前一晚的「未完成工作」堆里,而前一晚也是工作到很晚才离开办公室。除此之外,还有更多信必须回覆丶更多电话要回拨丶更多文件要处理好,这一切,事事都需要我们立即的注意力。

事实上,在我们处理真正重要的事务之前,就有太多事务占据我们的注意力,而真正重要的事务太多了。结果,我们经常「工作」一整天,在办公室丶在家中,上班丶照顾家人丶整理打扫丶支付帐单……有时只有到上床睡觉後才停止。要做的事太多了,时间根本就不够用。

如果你觉得这些听起来很熟悉,别沮丧,不是只有你这样。在我从事教授丶老师丶主管教练丶作家丶训练师等工作中,我发现,不论是专业人士或非专业人士丶不论什麽层级,这些都是太普遍的日常感受。更糟的是,我看到各行各业的人,从企业主管丶医师丶学生丶创业家,到政府机关工作者,全都倾向使用注定无效的解方,想帮助自己从这种工作量过多的情况中解脱,但只是让问题更加恶化。

比别人更卖力,可能不是最好的办法

我一再目睹聪明丶认真丶努力的人落入「效率陷阱」中,总是尝试尽可能投入更多时间在工作上,设法抓住并利用一天之中的任何空档时间。而且,若是我们有部属,也会试图让他们这麽做,尽可能每天挤出更多小时用在工作上。谈时间管理的书籍丶专家,甚至整间顾问公司都接下这个挑战,帮助我们「花更少时间做更多事」。诚如我那个任职於《财富》一千大(Fortune 1000)企业主管的哥哥所言:「我们全都有一大堆屎要处理。这些都是好屎,但是一天终了时,努力把十磅屎塞进五磅容量的袋子里,我们还是被一大堆没有处理好的屎给淹没。」

也有时间管理专家建议我们先处理最重要的事因为稍後未必有足够时间做这些事。没错,把真正重要的事和急迫但较不重要的事区别开来,确实是有助益的做法,但这个建议仍有令人沮丧之处:纵使我们这麽做,待办清单上还是有一堆不是最重要丶但仍然得做的事必须处理。有些是要紧事,因为它们会影响到我们的关系;有些事则是长期拖延不做的话,会害我们被炒鱿鱼;另外,还有一些事是我们已经同意在截止期限前完成,不能因为其他重要事项就逃避丶耽搁,不去完成。

虽然这些事不是最重要的,但如果在下班回家前还没有做好,我们有可能会感到焦虑不安。当然,如果不理会某些问题,它们最後有可能会自动消失,所以放手不理反而比较好。可惜的是,很多事情和工作,我们都无法免除责任,终究必须完成。

如果真正的问题只是缺乏效率,那麽我们多数人,包括我那些很有成就的客户在内,现在应该都已经解决问题了。因为只要选择适当的方法和工具,协助管理时间丶安排待办事项的先後顺序,就可以抒解日常工作的压力。但重要因素并非只有数量与能力,即使用最有效率的方法工作,我们可能还是会觉得不满意,结果在一天结束时,许多人感受到的不是成就感,而是窒息感。

幸好,我们想要的并非达不到。我认识的成功人士,多数都想要达到两个境界:其一,他们想摆脱失控感;其二,他们想在工作上有优异表现,成为所属领域中的真正高手。为了追求并设法达到这两种境界,一般常见但错误的做法,就是不断地工作,在已经工作满载的每一天中挤入更多工作。

富兰克林曾经是丶现在仍是生产力与成就的楷模:努力做更多丶不计较,愿意承担更多责任,成功就会随之而来。今天,大家还是觉得必须这样,才能获得一些成就——必须再做更多一点,多到几乎不可能负荷的地步。但事实上,富兰克林并不像一般人以为的那样,虽然他努力工作照料财务,但绝对不是只聚焦於工作的人。

我们很少谈论这另外一面的富兰克林,他并非我们认为的那种「为工作而活」的典型。还好,我不需要耗费大把功夫,就能更深入了解他的真面貌,因为他的自传中有记载。富兰克林喜欢思考和创作,花费大量时间在嗜好,以及和朋友的聚会上,而他大可把那些时间投注於赚钱的印刷事业。事实上,使富兰克林从他的主要职业抽身的那些兴趣,最终让他创造出许多因此而闻名於世的好东西,像是富兰克林暖炉丶避雷针等新颖发明。

想了解富兰克林的成功秘诀,我认为,我们应该好好检视一下他如何使用自己的空档时间,以及他到底有多少空档时间。

培养多元嗜好,能帮助你变得更成功

年轻时的富兰克林,主要嗜好之一是每周五和一群喜爱研读书籍的人聚会,彼此谈论思想丶交换见解。这个团体在每次聚会时,都会订定下次聚会要讨论的主题,然後大夥各自先研读和这个主题有关的书籍,为下次聚会的论辩做准备。但在当时的费城,书籍难得,许多书必须自英国订购。该团体便认知到,如果能把大家拥有的书籍集中存放於一地,就能更方便查阅彼此的参考书籍。这个概念促使富兰克林与友人合力创设费城第一家公共图书馆,名为「费城图书馆俱乐部」(Library Company of Philadelphia)。如今,这是一所历史悠久丶拥有珍贵典藏的图书馆。

25岁的富兰克林创立这间图书馆,并非意图为自己的印刷事业赚钱,这也不是他在政府机构的职务工作项目之一,纯粹只是因为他喜欢和他人讨论思想,尤其是能够改善自身及周遭人的思想。他喜爱文学与艺术,甚至曾经为太座创作了几首乐曲。而且,他是出了名的无可救药的浪漫调情者,在太太过世後,他花了不少时间在这方面。

富兰克林也是美国最早的自助自学迷,他曾经短暂吃素,因为他在一本书中读到素食主义,而且吃素为他省下了不少钱。他挹注很多时间和心力发展丶实践一套「13项德行」,在这13项德行中,有一项看起来和那些想在一天中尽可能做更多工作的人有关,那就是「秩序」,亦即做事有组织丶有条理。富兰克林声称自己从来就不是很擅长这一项,他在自传中写道:「实际上,我发现自己在秩序方面的恶习难改。现在,我年纪大了丶记忆衰退了,深感秩序的重要性。」

富兰克林以热爱许多消遣娱乐闻名,从学习丶社交丶调情到创作,多到目不暇给,也令人感到不可思议。他是如何能在从事这麽多专业工作的情况下,还能享受这麽多的嗜好丶闲暇与社交时间呢?他到底是如何办到的?

每天,他都让自己的心理与生理,处於能够产生高效能的状态,在这些高效能时段,他完成了许多事务。他并未把印刷事业相关事务挤入可用的每一个小时里,在他为自己所做的时间规划中,包含了2小时的休息时间吃午餐及做其他事,傍晚也有听音乐丶从事其他消遣或谈话的时间,而且夜晚有充足的睡眠。或许,就是因为他把消遣丶学习丶创作丶娱乐丶保健丶家庭及社交都规划在日常行程上,才能够在赚钱的事业上如此成功吧!

如果他把所有时间投入於印刷事业,不分出时间从事其他兴趣,应该会是最有效率的时间运用方式。但假设他这麽做的话,从未保留心思与精力给那许多的发明和慈善行动,他能够如此闻名於後世吗?说不定,连他的印刷事业也不会那麽成功。

读至此处,请问问自己:你想成为哪一个富兰克林?拨出时间给嗜好丶社交丶从一个兴趣跳到另一个兴趣的富兰克林,抑或是超越其他竞争者,成为高生产力丶出名且富有的企业家?如今,我们似乎没有足够时间可以兼顾这两者,所以好像只能选择一种:享受生活,或是事业成功。好消息是,这样的选择方式是错误的。当我们误以为愈充足的时间等於效率时,便会感受到必须作出选择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