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該吃油炸食品?它對人體有多大危害?

為什麼不該吃油炸物?

油炸是種料理方式,主要將食物放入滾燙的油鍋中,將食材內的水份大量蒸發,讓食物呈現金黃酥脆的美味顏色,常用於雞腿、豬排、薯條、海鮮等料理當中。

油炸物品最大的問題,在於油本身並不健康,除了最常見的回鍋油、油多日不換等問題外,日前所爆發的地溝油更是油品本身最大的癥結之處。你永遠無法知道店家使用什麼樣的油,而油又含有什麼化學物質。

油炸時的高溫也會產生毒素,已故毒物專家林杰樑就曾說,「美國FDA公告超過120℃油炸的薯條、洋芋片會產生致癌物質丙烯醯胺,」日本學者也證實以澱粉類油炸後餵食老鼠會讓老鼠食慾大增,增加肥胖風險,「加熱到180℃連續使用20小時的油會告造成肝損傷。由此可證實高溫油炸產生的毒素令人憂心。」

更有多項研究顯示,油炸食品因為其豐厚的脂肪酸與反式脂肪,容易讓人肥胖、罹患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幾乎是除了美味以外,油炸食品沒有什麼優點。

什麼是反式脂肪?

國民健康署署長、家庭醫學專科醫師邱淑媞就說,真正最恐怖的油,是人工反式脂肪。

邱淑媞表示,這是1903年專利註冊,從植物油經部分氫化加工而成為,含有一反式雙鍵的不飽和脂肪酸,使植物油從液態變成半固態,在使用上有動物油的優點,不幸的是,它的健康效應也徹底不同於植物油了。

這種加工後部分氫化的植物油有以下優點:半固態,可做成塊狀供塗抹使用、耐高溫油炸,且保存期限長。於是,過去廣泛用於塗抹用的或乳狀的油脂、有餡的糕點餅乾、酥炸食物、泡麵、奶精等。

「它會增加血液中的壞膽固醇、增加三酸甘油脂,還會降低好膽固醇,會使血管容易阻塞及發炎,導致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甚至研究發現,和不孕、失智、乳癌、糖尿病等都有關。」

雖然在2008年,台灣已規定包裝食品標示反式脂肪含量,但大部分民眾根本不會去看,或看也看不懂,許多夜市、小吃店的食物更大量含有人工反式脂肪。

現在你知道,為什麼應該少吃、甚至不要吃油炸食品了嗎?

如果真的想吃,最好選擇自己炸,畢竟能知道油的來源,乾不乾淨、衛不衛生,才是對健康最好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