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主导的新经济圈构想“印太经济框架(IPEF)”在9月9日闭幕的部长级会议上就正式进入谈判达成一致,将在强化供应链等4个领域建立抗衡中国的轴心。但每个成员国均在经济方面与中国存在紧密联系。要让14个成员国保持团结,使框架具有实效性,要看主导的美国能否为成员国提供看得见的好处。
14个成员国分别在(1)贸易(2)供应链(3)清洁经济(4)公平经济这四个领域通过了部长声明。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说:“未来几个月我们将致力于为美国和其他国家争取经济利益”,表示将加紧推进各领域的具体合作。
美国主导IPEF的目的是,对于在印度太平洋提高影响力的中国,与成员国家联合起来建立与之抗衡的经济圈。建立没有中国的经济圈并非易事。每个成员国都在贸易上高度依赖中国,经济方面的联系十分紧密。在中美对立长期化的情况下,各国需要分别与美国和中国保持一定距离。
从2020年中国在IPEF成员国贸易总额中的占比来看,最高的是澳大利亚,达到35%,新西兰为25%,韩国为24%。越南及印度尼西亚等占IPEF成员国一半的东盟(ASEAN)7个国家也不例外,中国在这些国家的贸易总额中各占1~2成左右。美国以外的13个成员国的对华贸易依赖度均高于对美依赖度。
在半导体、稀土、蓄电池生产不可缺少的矿物等重要物资方面,中国占有很大份额。美国强化供应链的目的是改变重要物资依赖中国的现状。虽然各国已同意开始谈判,但想让各国团结起来,仍面临课题。
部分成员国警惕可能会被迫引进美国拜登政府重视的环保、人权及数据流通等严格规则。分析认为,印度在贸易领域推迟参与谈判就有这方面的考量。印度商务部长皮尤什·戈亚尔表示:“还没有看到参与国能得到什么好处”。
美国面临的课题是能否展示出具体的经济效益、以将参与国联系起来。
IPEF跟现有的自由贸易协定(FTA)不同,谈判对象不包括取消及降低关税等。从期待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大国美国开放市场的参与国角度看来,吸引力不大。
美国强调参与的好处。在部长会议的相关活动中,美国宣布将支持女性学习IT相关技术。目标是在谷歌及苹果等美国公司的帮助下,在人工智能(AI)及机器人工学等领域,今后10年向700万人提供教育和培训机会。
为了争夺亚洲经济圈的主导权,中美的角力在持续。中国凭借巨大经济圈构想“一带一路”推进基础设施投资等。美国在前特朗普政府领导下退出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中国则在2021年9月申请加入TPP。美国拜登政府警惕中国的举动,正在加强参与亚洲事务。
“美国再次明确参与印度太平洋地区的经济有很大的意义”,日本经济产业相西村康稔在会后的记者会上对美国的姿态表示欢迎。
美国要想保持经济参与,作为同盟国、与东盟关系深厚的日本的作用就会变得重要。西村强调,“将建立能在高水平的规则和合作关系中切实得到好处并取得整体平衡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