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发电量展开增产投资是否会过热?

掌握光伏发电量全球份额8成的中国各大企业正在展开增产投资。原因除了宣布碳中和(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各国的需求增长之外,还因为发电效率高的产品的量产成为可能。目前规划和建设中的产能增加规模相当于每年新建340台核电机组。不过,轻视盈利、优先扩大规模的投资竞争也有可能成为新一轮优胜劣汰的诱因。

江苏省常州市的中坚光伏发电企业亿晶光电科技的总裁唐骏表示要让供货量每年翻一番。该公司2021年的供货量为2.6吉瓦。到2022年增至5吉瓦,2023年将进一步增至10吉瓦,每年翻一番。1吉瓦相当于约1台核电机组的发电量,到2023年将供应规模相当于每年新建10台核电机组的光伏面板。

光伏发电是典型的设备产业,越是扩大生产规模,单位成本越低。这是追求规模效应的战略。

从光伏板(模块)来看,发电组件“cell”成为核心。截至2021年,成本竞争力更高的p型组件属于压倒性的主流,但理论上的发电效率更高、被称为n型的组件自2022年起能以低价格实现量产。客户的需求有可能迅速发生转向,各厂商为了避免落后于其他企业,正在增加投资。

亿晶光电科技的最新生产线实现自动化,约1秒可以生产一枚光伏组件(江苏省常州市的该公司工厂)

相关领域的最大厂商隆基绿能科技(LONGi Solar)正在浙江省嘉兴市等4个地点,投入总计100亿元人民币以上,建设新工厂。正在江苏省等地建设工厂的天合光能(Trina Solar)6月也发布消息称,开始在青海省新建年产能10吉瓦的组件和光伏板等的工厂,将在2025年底之前完工。居行业第3位的晶澳太阳能科技正在安徽省和越南等地投入总计逾170亿元。

长城国瑞证券截至6月的统计显示,规划和建设中的工厂(对象为n型的代表性生产方式)的年产能达到总计340吉瓦。中国政府下属的研究所电力规划设计总院统计显示,中国2021年的发电能力总计为2380吉瓦,其中光伏发电为307吉瓦。规划和在建的工厂全部建成之后,每年可供应超过2021年发电能力的光伏板。

光伏发电正在不断迎来利好。国际能源署(IEA)预测称,到2050年,光伏发电将占到世界发电量的33%,成为仅次于风力发电(35%)的存在。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2月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光伏发电的新增装机容量到2025年有望超过300吉瓦。其中中国将占到逾3成。国内外需求均有望明显增长,对于占全球生产份额逾8成的中国企业来说,益处巨大。

以市场扩大为背景,初创企业也将加入竞争。

来自台积电(TSMC)与荷兰恩智浦半导体(NXP Semiconductors)合资企业的技术人员于2021年设立了中能创光电科技。该公司开发出了减少成为导电体的银浆的使用量,使每瓦发电量的单体制造单价减少0.2元的生产技术。

该公司从广东省深圳市的天使投资人(利用个人资金投资和支援初创企业的人)和5家投资基金获得出资。董事长黄强表示,计划近期新建1吉瓦的量产生产线。

中国企业的激烈投资竞争有望通过供货增加,在全球范围拉低光伏板的价格。这种价格下行压力有可能在经济层面的中美对立中,从侧面助力中国领导层。美国的特朗普前政权于2018年启动紧急进口限制,拜登政权也在2022年2月延长。8月12日,美国国会众议院表决通过了加速转向可再生能源和推动投资回归美国国内的支出和收入法案。中国产品占美国进口光伏板的比率2021年几乎为零。不过,有观点指出,一部分中国产品正在经由东南亚流入美国。美国政府加强保护姿态的光伏板产业也难以避免中国投资竞争的影响。

中国各光伏面板企业对美国白宫构成影响,但并非坚如磐石。光伏发电难以通过性能形成差异化,容易迈向大路货化(Commoditization)。技术创新的周期也很快,2010年作为中国企业首次跃居世界首位的尚德电力2013年陷入经营破产。2012年跃居世界首位的英利绿色能源则于2014年陷入经营危机。

光伏发电以碳中和为背景,需求长期增长是大概率事件。但是,激烈的投资竞争将消耗各企业的体力。据中国调查公司Wind统计,2021财年(截至2021年12月),在中国境内股票市场上市的11家光伏面板企业中,6家的最终损益为亏损。与利润相比更重视规模的投资竞争有可能通过优胜劣汰改写行业的势力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