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海上风力发电市场持续扩大。国际团体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的统计显示,2021年的全球新增装机容量增至2020年的3倍。起到拉动作用的是中国。中国积极挖掘巨大的内需,2021年的新增装机容量占到全球的8成。中国对海上风力发电的利好政策仍未停止,正在逐步改变全球风机企业的排名。
全球风能理事会的数据显示,2021年新建的海上风力发电场的装机容量达到2110.6万千瓦。规模相当于约20个核电机组。累计装机容量达到5717.6万千瓦。仅在2021年就占到累计装机容量的约4成,呈现激增态势。
尤其引人关注的是中国市场的迅速增长。2021年中国海上风力发电的装机容量高达1690万千瓦,增至2020年的逾4倍。作为海上风力发电的发达地区,欧洲的装机容量比2020年增长13%,增至331.7万千瓦。虽然欧洲也表现坚挺,但和中国的激增相比显得相形见绌,中欧已拉开差距。
中国海上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出现激增的原因主要有2个。其一是固定价格收购制度。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2019年向2018年底之前获批的海上风力发电场发出通知,如未能在2021年底之前接入送电网,将不被认可获得固定价格收购制度批准时的售电价格。如果不被认可,对发电场的电力收购价格将逐年下降。因此,希望尽可能高价售电的企业一齐展开建设。
第二个原因是政府的积极介入。日本自然能源财团的高级研究员王嘉阳表示,中国采取省政府选择开发的海域和发电运营商,中央政府进行审批的机制。为了把可再生能源变为经济增长的基础,借助本地企业建立供应链的开发竞争在各省之间展开。
依托海上风力发电装机容量罕见的高增长,中国的风机企业的存在感也逐渐提升。调查公司彭博新能源财经(BloombergNEF)按企业把2021年的海上风机装机容量排出名次,中国企业垄断1~4位。丹麦的维斯塔斯(Vestas)排在第5位。2017~2020年排在首位的西门子歌美飒可再生能源(Siemens Gamesa Renewable Energy,西班牙)仅排在第6位。第1位是上海电气风电集团(上海市)。作为上海电气集团的风力部门,2006年成立。优势是产品线丰富,从输出功率约1250千瓦到逾8000千瓦的风机都能生产。第2位的明阳智慧能源集团也成立于2006年,该企业在2021年起用了漂浮式风机。
日本的海上风力发电市场仍未全面启动。日本在2021年底政府推进的海上风力发电的公开招投标中,三菱商事的企业联盟在率先推出的3个海域全面中标,成为话题。日本政府还将在其他区域推进公开招标。日本把海上风力发电定位为能发挥岛国优势的可再生能源的王牌,提出在2030年之前促成1000万千瓦的项目。
日本风力发电运营商Venti-Japan(秋田市)将讨论在富山县海域的项目采用中国生产的风机。原本计划采用日立制作所的风机,但随着日立制作所退出风机生产业务,不得不改变供应商。与迈向巨大化的欧美风机相比,中国生产的风机的尺寸更适合日本,这成为决定性因素。
在风机市场上,欧洲企业率先启动量产化和大型化,迅速降低成本,扩大了市场份额。拥有巨大内需的中国企业则借助积极投资展开大量生产,不断提升技术和性能。正如此前中国企业在光伏面板领域借助相同方式席卷全球市场一样,中国风机企业有可能摆脱窝里横,在海外市场也与欧洲企业并驾齐驱。
2022年海上风力发电市场或将强劲增长。全球风能理事会预测称,以中国为中心,亚洲将新增装机590万千瓦,欧洲新增装机280万千瓦。虽然中国的增长势头放缓,但将继续承担拉动增长的工作。由于资源价格上涨的影响,欧洲生产的风机的成本上涨。在此背景下,能在国内获得大量原料和燃料的中国企业的价格竞争力将相对加强。
中国企业的飞跃将影响日本的海上风力发电战略。日本将与欧美的风机企业合作,加快漂浮式风机的开发。描绘的路线图是在日本国内积累业绩,向可再生能源引进迟缓的东南亚等推销。
在中国,漂浮式风机的开发也迅速推进。如果中国巨大的内需开始出现接近饱和的迹象,中国企业或许会把距离较近的东南亚定为下一个增长市场。在与中国企业正面决胜负时,无法保证日本企业能占据优势。
为了避免失去增长市场,日本有可能在国内充分构建零部件的供应链,建立顺利推进海上风电场候选地点公开招标的机制,加快高效输送和存储电力的输电线及蓄电池的技术开发。日本为了磨练海上风力发电的竞争力,应该做的事情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