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多个国家出台粮食及主要食品的出口禁令

为了优先确保本国的供应,发布出口禁令的国家目前已达到20个。在小麦和鸡肉等依赖进口的国家,价格上涨和供应短缺变得突出,加速的全球通货膨胀的隐忧进一步被推高的可能性也在加强。

据美国智库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统计,截至6月7日,决定实施事实上的出口禁令的国家已达20个,包括印度、马来西亚、阿根廷和加纳等。这一影响波及亚洲、中东和非洲等广泛地区,涵盖小麦、植物油、鸡肉及牛肉等全球的餐桌和餐饮业不可或缺的品类。

俄罗斯进攻乌克兰成为各国优先确保本国粮食和食品的“食品保护主义”加强的契机。作为占世界葵花籽油出口份额的近5成、世界第5大小麦出口国的乌克兰的出口也日趋困难,植物油等的价格上涨。生产国为了将对国内食品价格的影响控制在最小限度,开始禁止出口。

被期待用于替代乌克兰产的世界第2大小麦生产国印度于5月中旬决定停止小麦出口。由于砂糖的印度国内价格4月上涨逾5%,该国自6月1日起还开始限制砂糖的出口。印度政府在通知中表示“旨在稳定国内消费和价格”。美国农业部统计显示,印度是2021~2022年度的砂糖产量排在世界首位、出口量也仅次于巴西和泰国的主要国家。

生产全球棕榈油约6成的印度尼西亚政府于5月23日解除了4月下旬引进的棕榈油禁运措施,但自5月底开始,要求生产企业将产量的一定比例供应国内。当地报纸报道称,属于大米主要生产国的泰国为了确保大米农户的收入,正在携手越南推高国际价格。

警惕对政权的批评

出口禁令正在给进口国带来明显混乱。在新加坡的生鲜市场,一部分鸡肉店被迫临时歇业。邻国马来西亚自6月1日起在事实上禁止鸡肉出口,经营当地知名的鸡米饭摊床的李翁伦(音译、50岁)也有气无力地表示“如果新鲜鸡肉无法进货,接下来将不得不彻底停业”。

各国出台主要食品出口禁令的原因是,食品涨价将导致对现政府的批评和政局动荡。在斯里兰卡,陷入生活困境的市民发起抗议游行,总理和阁僚被迫辞职。而在邻国印度,4月的消费者物价达到约8年来最高水平,政府正密切关注通货膨胀的发展。

马来西亚的总理伊斯梅尔·萨布里在宣布鸡肉出口禁止措施之际强调称“对国民的供应是最优先的”。分析师杰弗里·哈雷(Jeffrey Halley)指出“与原油价格走高相比,食品短缺和价格上涨更容易导致社会动荡。食品的民族主义今后可能进一步加强”。

气候变化也成为原因

另外,气候变化也在引发供应短缺。印度政府5月将2021~2022年度的小麦产量预期定为1亿641万吨,比当初预期下调约4%。3月以后袭击印度全境的热浪是主要原因,在北部哈里亚纳邦种植小麦的迪内什·拉纳(音译、38岁)表示“热浪导致降雨缺乏,很多农户或将因缺水而减少生产”。

世界气象组织分析称“气候变化将印度和巴基斯坦发生热浪的概率提高至30倍”。巴基斯坦5月最高气温超过50度,作为主力出口产品的芒果的产量2022年减少50%左右这一可能性令人担忧。

出口限制将导致世界通货膨胀的长期化。联合国粮农组织(FAO)3日发布的5月世界食品价格指数(以2014~2016年为100)达到157.4,处于比上年同月提高22.8%的水平。虽然略微低于3月的顶峰,但仍高居不下。由于俄罗斯封锁黑海,维持乌克兰难以出口的状态,全球供应链的混乱也在对供应造成进一步打击。

加强限制对出口国来说也是双刃剑。印度尼西亚当地报纸报道称,该国因棕榈油禁运措施影响,最多损失了22亿美元的外汇收入。亚洲很多国家由出口拉动经济,在世界经济减速隐忧加强的背景下,导致经济明显恶化的因素将增加。